趣新闻丨穿越回古代,你还能喊“老师”么?
大众日报记者 刘斐 蔡继钗
2021-09-10 11:11:0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又逢教师节,小编祝天下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
古有孔孟桃李满天下,今有徐本禹、张桂梅感动中国。
“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随着岁月的更迭,“师”的称谓后来演化为“教师”、“老师”。如今,“教师”的称谓多用于书面语言,而“老师”是现实生活中流传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
那为什么要在“师”前面加一个“老”字?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因此“老师”的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其实,除了“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比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
【先生】
先生是称呼,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触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所以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孔子是最早的先生,因为“子”就是先生的意思。
【夫子】
最初为孔子学生对孔子的尊称,后面所含意思较为广泛,又指对男子的尊称或者女子称呼自己的丈夫。
【师傅】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且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师傅的这一词,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秦汉以后,专指帝王和皇家的老师。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称作师傅。
【师资】
先秦时代对教师的尊称。《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今指能胜任教师职务的人才。
【师父】
“师父”一词与“师傅”同音,但意思却不太一样。“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人。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宗师】
称受人尊重、奉为师表的人,掌管宗室(帝王的宗族)子弟的训导工作。《后汉书·朱浮传》:“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
【西席】
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教授】
教授一词现如今普遍使用,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
【助教】
助教古时指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现代指协助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职务。
【博士】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
【函丈】
《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郑玄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书函中常用作对师长的敬称,犹言讲席。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自丙午奉教函丈以来,不相闻问,盖十有一年矣。”
另外,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不同领域或者不同分工的老师也有各自的称呼:
【经师】
汉代以经学教授学生的学官,后来指传授经学的教师。《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讲师】
古代尊称讲解经籍的教师为讲师。今为高等学校中高于助教、低于副教授的教师职称。
【学官】
汉代尊称太学教师为学官,又称教官,主持学校教育工作。《史记·儒林传序》:“公孙弘为学官。”
【学长】
对主持学习事务的教师的敬称,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三:“乃命耆(张耆)为学长,张景宗观察为副学长。”后来,“学长”也用作对比自己年长或比自己年级高的同学的尊称;也用于尊称一般同学。
【学正】
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教师。其职务是协助博士教学,并做训导工作。元代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负责教育生员。
【祭酒】
原来指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举酒祭神,为一种荣誉。汉武帝设五经博士,首席称博士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于是祭酒就成为官学中教师的称谓。西晋改为国子祭酒,主管国子学或太学。隋以后称国子监酒,为国子监的主管者。
【监学】
清末中学以上学堂设监学官,称教师为监学或学监,负责考察学生出入、功课勤惰和起居生活等工作。
【司业】
官名,兼教公卿大夫等贵族子弟,故后世用作教师称谓。隋朝始设国子监司业,帮助祭酒教授生徒。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这里的司业就是明代国子监中的教师称谓。
如果你真的穿越回古代,赶紧回忆这些内容,千万不要叫错“老师”!
(资料来源 搜狐新闻,知乎用户等)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斐 蔡继钗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蔡继钗 签审: 刘芝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