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槐荫吴家堡:农文旅融合,漾起黄河岸边稻花香

大众日报记者 王健

2023-06-02 22:46:1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吴家堡街道位于济南市槐荫区西北部,地处沿黄地带,这里盛产的黄河大米,成为了一代又一代济南人的记忆。吴家堡街道原为吴家堡镇,2013年撤镇改办后,设立街道办事处。十年间,这里从单一农业到产业升级、从单打独斗到连片发展,在乡村振兴这幅画卷上,吴家堡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探索:农文旅融合,走出吴家堡自己的特色

一走进吴家堡,听到的高频词之一便是“十三香韵”。“‘十三香韵’分别是稻香、麦香、肴香、蟹香、醋香、酒香、荷香、花香、鱼香、蔬香、茶香、果香、药香。”吴家堡街道党工委书记范华锋介绍。近年来,街道聚焦组织引领线、耕地保护线、粮食安全线、新优产品线、沿黄风景线、群众幸福线“六条战线”,深度挖掘辖区物产禀赋潜质,开展了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在做大做强黄河大米、白莲藕“槐荫四宝”传统名品的基础上,推动喜盈门草莓、沃赛小西瓜、七里香樱桃等新产品新产业形成规模、扩大效益。

说起吴家堡“十三香韵”,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吴家堡黄河大米。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产品,吴家堡黄河大米连续多次登上央视,如今已享誉全国,而这块“金字招牌”的擦亮离不开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过去的七里铺村水稻种植分散、人工生产效率低下,在街道的支持和指导下,村里800余亩基本农田全部流转给五洲农业等企业,原本零散的荒地变成了千亩良田,既解决了耕地面积分散、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又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吴家堡街道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辖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带动作用,通过地毯式清查、协同式整理、订单式复垦,共整理土地1400余亩,整治复耕撂荒地1200余亩,建成高标准农田0.4万亩,推动实现了小田变大田、荒地变良田。

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作为街道“三变”改革试点村,七里铺村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利用起来,建立了“支部领办、群众出谋、集体决策”的运营模式。“我们以集体土地及闲置旧房屋折合800股,村民以资金入股的方式集资500万折合5000股成立济南七里铺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整合近30亩闲散荒地修建了七里香农业产业园,里面有高标准温室大樱桃玻璃棚,夏之梦碗莲种植基地,高密度鲈鱼、嘎鱼、大闸蟹养殖基地等,正在努力打造成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新标杆。”七里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君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除了七里铺村,席家庄村的产业融合也颇具特色。引入油菜花与水稻轮种,春季油菜花开的时候,村里便成为了旅游打卡地,周边市民纷纷到此赏花拍照、放松休闲。等花落以后,便把花旋耕到地中当做肥料,保证水稻种植品质。同时,来玩的游客多了,民宿便应运而生。村里利用空置民居结合村庄整体风格,打造了民宿客栈,带动居民就业,销售农产品,实现了旅游发展和村民致富。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村民年人均收入节节攀升,去年达到了近两万元。

如果说席家庄村主打的是“稻香”,那么紧邻的赛石玫瑰园,便是“花的海洋”。走在赛石玫瑰园里,两侧摇曳的玫瑰风景如画,香气宜人。“我们园区以玫瑰为主,种植了上百亩的各色花卉,一年四季‘有花可赏、有香可寻’。”赛石玫瑰园总经理张丽华介绍。

创新:研学教育,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5月24日,“家住槐荫‘育’见成长”主题活动稻香花海专场在吴家堡举办。广大中小学走出课堂,深入乡间,体味黄河文化,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研学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为此,吴家堡街道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规划打造研学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探索“教育+产业+旅游”模式,推动教书育人的教育事业与乡村振兴的研学产业“双业”融合,实现“产业兴”与“教育兴”的同频共振。

“研学效果好不好,课程设置是关键。既然是研学,就要突出特色,把‘学’摆在首位。”范华锋向记者说道,“我们街道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稻改文化、渡口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历史资源,打造5处沿黄村史馆,以成功创建“稻香花海”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为契机,推进赛石玫瑰园、兴沃农业园、曹家圈防汛文化广场等研学游基地协同发展,推出了红色传承、黄河安澜水利、一粒米的诞生、乡村发展记忆等特色研学主题,集中展示了吴家堡沿黄文化、沿黄故事。”

在曹圈险工,孩子们用耳聆听黄河故事,用脚丈量黄河印记,用心感受黄河脉搏,在“自古险工在黄河,河底高悬急转弯”的警示中树牢守黄河安澜、护净土家园的信念;在北店子引黄闸,孩子们可以领略工程之美、体悟技术之精、宏扬匠心精神;在西张村烈士陵园,孩子们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以“红色之旅”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稻改精神”让吴家堡人追逐梦想,接续奋斗

“一亩稻花香十里,一家煮饭百家香。”徜徉在吴家堡的“稻香花海”之中,很难想象,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盐碱地。

“过去的吴家堡,可以说是地不能尽其力,人不能尽其能,贫瘠的盐碱地,让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难题。自1957年开始,吴家堡便下定决心进行改变,成功打响了‘稻改’的第一枪。”范华锋说。

经过一代又一代吴家堡人的不懈奋斗,过去的盐碱地,如今成了“小江南”,飘香袅袅的稻花在这里盛开,香甜软糯的黄河大米源源不断地端上了群众餐桌。

吴家堡街道把稻改精神根植到整个街道全面工作中,抢抓健康中国、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创新性提出“八破八立”,赋予稻改精神新时代内涵,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克服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弘扬“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拼搏精神,全面做到“六个先行”,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当先锋。

当前,吴家堡街道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一办三区”发展战略,东部生态康复颐养示范区、中部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区、西部乡村振兴示范区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未来,吴家堡将在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书写好这一代人的“稻改精神”,让黄河岸边的万亩稻花越飘越远、越飘越香。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健 通讯员 栾中铭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忠运 王菁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