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酒醒何处》:活出自己的精彩
2023-12-04 10:27:0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康珂
王东京教授的经济学著作历来受读者欢迎,前不久,他出版了散文集《今宵酒醒何处》。这本书是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没有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平实而充满力量,质朴而不失趣味。
“故园三千里”,七篇文章写尽乡思乡愁,刻骨铭心地打动了我,因为我也和作者一样,年少时拼命考学,志在四方,终于考出了家乡。而等到在大城市立足后,却随着年龄增长,反而愈发思念故乡。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让人魂牵梦萦,特别是味蕾深处的记忆,永远是故乡。
作者在《妈妈的味道》一文中写道,母亲听说他要回家,提前好几天就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后来母亲年龄大了,不再亲自掌勺,但听到儿子跟她提起小时候饭菜的味道,便小声对他说:“下次你一个人回来吧,我做饭给你吃。”读到这里,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仔细想想,我们一年能回乡和父母吃几次饭?明明那里是家,可我们却成了家里的客。前几年我出国较多,国外的早餐虽然种类不少,但适合“中国胃”的不多,无奈每次我都点一份“Omelette”(类似鸡蛋饼)。吃了很多国家的Omelette,还是觉得母亲做的鸡蛋饼最好吃。当我告诉母亲时,她也对我说:“下次回来我做给你吃。”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母亲不在了,我再也找不回那种味道。再有,作者在《梦里故乡》中对故乡物是人非的感怀,《何日再相逢》对儿时伙伴的回忆……朴实的文字都直击心灵,作者写的是自己,我们看到的何尝不是自己?
“一山一水总关情”收录了作者七篇游记,有草原踏歌,有深山揽胜,有苗寨探奇,有藏地寻秘,写得妙趣横生、令人回味。而“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章,写的是作者一路向北,从湖南一个偏远乡村到武汉、再到北京的心路历程,情真意挚,读罢更是引人遐思。
作者说他相信有“运气”这回事,而且自己一路走来很幸运。比如他当年考中学,报考了当地名校澧县一中,由于化学成绩不好而心里没底。结果考第一科语文时,被监考老师发现作文写得好,结果幸运地被破格录取了。考博士时,学校临时告知要考《资本论》,一大半考生皆因没有准备而放弃,但作者坚信自己有好运气,通宵读《资本论》,最后金榜题名。到中央党校工作两年,恰遇全校破格晋升一名35岁以下的教授,那年作者刚好写了一本书出版,论文也够数,就这样评上了教授。
乍一看,作者运气似乎真的很好,但仔细想,好运怎会偏爱无准备之人?若不是他从小背过《千家诗》,作文怎会在众多考生中大放异彩?若不是大学时苦读经典,考博前怎能快速读完《资本论》?若不是常年笔耕不辍、学术成果丰硕,在中央党校评教授谈何容易?
当然,面对挑战也有人生态度问题。就像作者所说,相信自己运气好,保持乐观心态,就会积极进取;如果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就算好运来了,也会与其失之交臂。自助者天助,做好自己的事,善待身边的人,总有一天会迎来“时来风送滕王阁”。
在“我的老师”一章,作者回忆了不同时期的五位恩师。读小学时的施老师率性有趣,一句口头禅“动脑筋没”,后来成了作者终生的座右铭。读初中时的彭老师如兄长般对学生关怀备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给作者留下了温情的记忆。而读高中时的班主任谭老师更是作者的“贵人”,不仅慧眼识珠,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苦口婆心动员作者学经济,从此锚定了他的人生目标。
在此章,作者还写了硕导王时杰教授和博导宋涛教授对自己立身处世的影响。由于两位恩师的悉心指导,言传身教,让作者在人生旅途中把准方向,行稳致远,并终于成了著名经济学家。
这些回忆恩师的文章,令我深感共鸣。师生情深,古今亦然。宋代大儒朱熹有个学生叫蔡元定,因受“庆元党禁”牵连被流放三千里,一年后死于贬所。临终前,他念念不忘的只有恩师,他写信给朱熹:“惟以不见先生为恨。天下不患无人才,但师道不立为可忧。”想来也是,师道之精神,中国人千古传承。除了父母,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恩师。
作者说:“往事仿若一坛浓香的美酒。”的确,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虽然与那些功垂千秋的伟人相比,我们的人生也许不值一提,但事实上我们每人都可活出自己的精彩。岁月值得铭记,生活值得热爱。今宵酒醒何处? 无妨! 晴也好,雨也罢,都应大胆往前走。
责任编辑: 杜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