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1年购入全球约3成金饰,是谁在“报复性买金”?
大众日报记者 王鹤颖 张海飞
2023-02-11 11:36:1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您过年“买金”了吗?
兔年春节,黄金消费迎来一个小高峰。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到元宵节期间,我国黄金消费同比增长18.2%。据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仅春节7天假期、仅上海市场,黄金珠宝的销售额就达到8.75亿元。
坐标济南,2月9日,记者走访了多家金店,发现其间人头攒动,有长辈带着小辈的,有闲逛的年轻情侣,还有上班时间溜出来“淘金”的上班族。据记者观察,从进店选购到买单走人,大部分人在“买金”上花费的时间甚至不到15分钟。
“过年是黄金饰品销售的高峰,我们门店的成交量同比涨了20%。”济南市某金店销售人员称,“在购买人群中,90后、00后占了相当比重,‘保值’‘增值’是他们在购买黄金首饰时挂在嘴边的关键词。”
黄金消费“开门红”,年轻一代接棒成为消费主力人群。
还记得十年前,中国大妈“血战”华尔街大鳄的故事吗?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日前,世界黄金协会发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30周年》称,自2013年以来,中国黄金消费连续9年全球第一;30年来,中国黄金年度消费量增长了5倍。
单论黄金饰品,在2013年,中国金饰需求达到939吨,十年间增长328%;2022年,中国市场在全球金饰总需求中占比超过27%。世界黄金协会还在《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中指出,早在去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的金饰需求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为何我们如此偏爱黄金?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黄金似乎就有一种特殊情结。比如“浪子回头金不换”,比如“男儿膝下有黄金”,又比如“春宵一刻值千金” ……古人无不用“金”字表达着对世间奇巧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热爱。
黄金还被赋予着吉祥、长寿等文化内涵,在传统习俗中充当喜庆角色,赠送黄金意在传达祝福。此外,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黄金价格比较稳定,具有商品和金融的双重作用。
种种原因下,每逢喜庆的日子,不管克重几何、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愿意买件黄金来讨个好兆头,今年春节亦不例外。
长达3年的“黑天鹅”事件落下帷幕,在这个兔年春节,黄金线上交易一片火热。京东、唯品会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京东新百货宝宝金饰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远高于银手链(78%)和珍珠项链(50%);今年1月以来,唯品会定价类的黄金戒指销量同比增长103%,黄金手链销量同比增长37%。
《黄金需求趋势报告30周年》指出,自2007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2022年,中国的黄金产量估计占世界总产量的10%。这意味着,中国黄金产量已连续16年蝉联全球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产金大国。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是产金第一大省。根据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中国黄金年鉴2022》,2021年,省域范围内,山东省以118.33吨的成品金年产量排名全国第一,河南省、江西省分别以80.34吨、49.08吨排名二三位。
城市角逐中,烟台市以18.75吨的成品金年产量排名全国地级市第一,三门峡市和洛阳市分别以10.67吨、10.63吨排名二三位。
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还显示,截至2022年底,山东黄金焦家金矿黄金年产量达到10.035吨,创出历史新高,跃居全国第一大产金矿山,山东黄金所属玲珑金矿、新城金矿、三山岛金矿、焦家金矿累计产量过百吨,位居中国十大黄金矿山。
“年少不知黄金香,错把黄金当俗物”,然而当下很多正值年少的Z世代却直呼,“越买越上瘾”。
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黄金珠宝消费正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金店主要消费人群年龄集中在25岁至50岁之间,其中25岁至35岁群体的比例达75.59%,未来,25岁以下的Z世代消费者将逐渐扛起金饰消费的大旗。
消费者提到“金饰”时,他们最关心什么?
2月9日,在济南某金店,多名年轻消费者对记者坦言,“‘富时做首饰,穷时当盘缠’,兼具颜值与保值属性的黄金首饰很吸引自己”。
根据去年8月中国财富网与清博大数据合作开展的社交聆听结果,当消费者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提及“金饰”时,他们会密切关注“金价”“保值”和“国潮”等关键词。
黄金届掀起的国潮风,来自“古法金”。“古法金”传承了我国古代宫廷金银器制作技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运用现代精密加工技术,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记忆”。
另一方面,“古法金”工艺比较昂贵,因而溢价较高,但这并不耽误它受到年轻人追捧。据中国新闻网消息,黄金珠宝行业头部品牌周大福2021年其推出的古法金品类“传承”系列,共销售出185万件。
再来看小红书平台,2月9日,关于“古法金”的种草文章超过11万篇,我们爬取了“古法金”相关热度最高笔记的1073条评论,发现“好看”“精致”“巧夺天工”等正向词语最常出现在年轻人对它的评价里。
对普通人来说,金饰既是耀眼精致的配饰,也是储存财富保值的手段。无论是收入增长较快的经济扩张时期,还是保值需求上升的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都有购买金饰产品的动力。
保值之外,不断满足年轻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推出创新产品,才是黄金珠宝品牌的制胜之道。
策划:代玲玲
统筹:赵小菊
数据/文案:王鹤颖
技术支持:镝数科技
设计:张海飞
大众日报数据新闻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 李伟 签审: 梁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