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出一本“明白账” 激活乡村发展“沉睡资产”
大众日报记者 李波
2023-12-04 18:07:1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淄博市沂源县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着力推进农业农村部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归位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账务分设改革试点,理出乡村资产“明白账”,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2023年以来,88个试点村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清查总资产303528.2万元,净资产105809.38万元,试点村集体核实后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的权属已全部归位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移交资产297899.93万元、净资产105809.38万元。所有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分别设置了独立的银行账户,单独建立账套,并按照新修订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独立进行会计核算,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实现了财务核算分离、事权财权分离、划分清晰。
尽锐出战,突出一个“严”字
多年以来,农村集体“三资”是一本“糊涂账”,“三资”管理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产权不明晰等问题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彻底破除这一顽疾,沂源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农村、财政、民政、自然资源、税务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有市农村改革发展中心、市委党校、山东理工大学8人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和工作专班,负责指导推进。多次召开县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推进会,对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归位、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账务分设试点工作再动员、再部署,细化改革试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工作职责,制定配套分工方案,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形成推进试点工作合力。
在试点过程中,县纪委监委全程介入,重点对村居“三资”管理不规范、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加大查处力度,对典型违纪问题进行了通报曝光和立案查处,形成了有力震慑。
盘清家底,突出一个“细”字
结合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以及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利用土地确权成果,重点对未发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进行全面核实,进一步与国土、林业、水利等成员单位提供数据进行比较,查清承包关系、承包面积、时限、金额建立台账,做好资源性资产清查。利用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年度清查成果,对试点村账内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金、债权债务等,采取以账找物、以物对账、账物相符的办法进行核查,做到账目清、资产清、类别清,实现账据、账账、账款、账表、账实“五相符”,扎实做好资产、债权和债务清查。严格资产清查公开公示,做到资产清查核实、核增核销、债权债务的核销不少于“三榜”公示,确保了清查结果精确。
开展整镇试点的历山街道27个村(社区)权属归位、账务分设已全部完成,截至2023年10月,原村(社区)村民委员会代行管理各类资产282223.7632万元、净资产87774.4205万元已全部移交到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资产所有权全部归位到村集体经济组织,4个村完集体资产权属变更登记,其余的村已全部建立资产台账,明确了所有权。
完善机制,突出一个“管”字
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资金管理、债务管控、开支审批、收益分配、财务公开、内部控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制度,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继续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以集体经济组织账务镇级委托代理或再委托模式为主、第三方机构代理和集体经济组织自主记账为辅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推动代理会计从单纯财务核算向强化内部经营管理转变。
规范工作流程。为解决管理方式变革后,村干部仍习惯于原来的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对工作流程和新管理方式认知不够,不知道该如何操作问题,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和相关会议记录簿,按事务的性质培训村干部工作流程,培训如何记录会议,明确会议有谁发起、参会人员范围、研究具体事项内容、会议表决情况以及表决结果、会议结果上报情况等,从思想上解决对事物认知不清问题,转变了对变革后管理方式的认知。
优化运行模式。原行政村被合并后,要求原行政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必须服从新行政村党组织的领导,集体经济组织的理事长必须有新行政村的党组织书记或成员兼任,集体经济组织的重大事项必须履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表决通过后实施。
创新经营,突出一个“活”字
着眼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集体村民收入,通过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结合开展携手共建“一村一业”项目建设,推动农村资产盘活和壮大。
建设平台载体。依托沂源县村级事务智慧化管理平台、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沂源县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镇(街道)全覆盖,全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累计发布交易公告145笔,交易成功110笔,成交金额7678.3633万元,发布供需信息1528条,实现了闲置资产有力盘活、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交易成本明显降低的“两增一降”目标,保障集体资产收益最大化,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让村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激发村民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新经营模式。针对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规模小、数量少,难发挥资产规模效益问题,探索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收益分配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通过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经营、委托经营和等多种形式,拓展经营范围,保障集体资产经营稳定和收益最大化。如历山街道中儒林村、儒林集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办公司,开发商服用地,建设沿街房15000余平方,实现经营收入30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深化帮扶共建。立足推进村强民富,沂源县开展推进“携手共建”一村一业工作,明确了“典型带动、巩固提升、攻坚突破”三类村,通过共建单位发挥政策、市场、管理运营方面的优势,结合村集体资源发展现状,帮助村集体谋划,明确共建村发展思路,合理确定建设“一村一业”项目,2023年新建“一村一业”项目326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407万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波 通讯员 高波 董纪民 报道)
责任编辑: 高昕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