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泰市羊流镇:把国家非遗项目请进校园

大众日报记者 刘涛

2022-05-28 15:59:1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杆跷”脱胎于汉代以来流行的踩高跷艺术,发端于新泰市羊流镇大洼村。因大洼村属沼泽水洼地质,洼内青蛙众多,结合道教人物刘海戏金蟾的故事,编创了“刘海戏金蟾”这一独杆跷的经典剧目,独杆跷自兴起以来,在大洼一带世袭流传,融汇了数代人的智慧与胆识的文化结晶,为中国民间舞蹈之唯一,堪称中华一绝。

近日,新泰市羊流镇杨家庄小学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和区域优势,主动与相关村对接,把国家级“非遗”项目“请”进校园,把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百兽竹马”始于清光绪23年左右,与“独杆跷”一样发源于羊流镇大洼村,以“八仙闹海”的民间传说故事为背景,其造型艺术具有浓郁的神话传奇色彩,“八仙” 主要是表演“跑马”的动作,演员共9人,一人扮马童,八人扮“八仙”,“八仙”各骑一兽,分别是:汉钟离骑雄狮背玉扇,吕洞宾骑麒麟背宝剑,张果老骑毛驴背渔鼓,曹国舅骑老虎背阴阳板,蓝采和骑海蛟背花篮,何仙姑骑大象手执荷花,韩湘子骑梅花鹿拿横笛,铁拐李骑独角兽背火葫芦。

独杆跷、百兽竹马一般在春节前后至元宵节前演出,独杆跷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乐此不疲;百兽竹马以独特的神话传说、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独杆跷和百兽竹马由原先的村民自娱自乐、祈福避灾发展成现在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现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独杆跷和百兽竹马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走进校园,大大提升了作为“非遗”的社会影响力。

两个“非遗”项目主要在学校“大课间”及课后服务时间,学校遴选作为“非遗”爱好者的学生家长亲身示范,按步骤手把手教学生学习,学生全身心投入,认真模仿,细心体会,反复揣摩关键的动作和细节,现在有部分学生熟练掌握了独杆跷的动作要领,表演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百兽竹马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张清玉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八仙”唱词、唱腔,张清玉老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闲暇时间成为“百兽竹马”的业余爱好者,经常与大洼村的老艺人交流切磋,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张老师悉心指导,学生学得有板有眼。学生零距离感受了“非遗”的独特魅力,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非遗”让学生强身健体,愉悦心灵,能以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非遗”项目独杆跷和百兽图竹马进校园,是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要求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个性需求,守正创新、特色发展,让学生享受优质社团活动,有力促进了素质教育发展内涵,以及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杨家庄小学传承“非遗”项目,扮靓了学生的身影,点亮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从手机的负面阴影中脱离出来,放松了心情,释放了活力。通过动手实践得到锻炼,增强了体质,感受到课余生活的无限乐趣,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相继被“新泰市教育和体育局微信公众号”“今日新泰”“新泰新闻”“泰安教育”“泰安新闻”等媒体发布或报道。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涛 通讯员 薛国 单光涛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强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