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薛城区城镇新增就业6166人
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2023-02-17 20:13:4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月17日下午,枣庄市薛城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薛城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启迪作新闻发布。
孙启迪介绍说,202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616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聚焦市场主体,强化企业用工保障服务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保市场主体”是最大的保就业、保民生。区人社局把服务保障企业用工作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稳步实施企业吸纳重点群体补贴政策,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稳定扩大企业吸纳就业规模。
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全面推行稳岗返还“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通过大数据比对,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资金。2022年为1592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006.52万元,惠及岗位25596个。
实施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政策。对2022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1543家参保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1188.3万元。
实施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以上的268人发放失业保险技术技能提升补贴45.75万元。
扩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受益范围,由企业招用的年度高校毕业生扩展至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为85家175人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6.25万元。
抓好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大局
始终盯紧就业总量大、矛盾多、敏感性强的重点群体,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加大高校毕业就业扶持力度。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让更多高校毕业生来薛留薛就业成长成才。2023年,发放就业见习补贴21.3万元,发放大学生租房和生活补贴163万元。积极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举办“职等你来 云端送岗”线上直播招聘活动5期,“枣庄—高校直通车”云招聘2次,共为72家企业发布岗位招聘信息7000余条。
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优良环境,出台《关于实施“十百千万”引才计划助力“首善之区 品质薛城”建设的若干政策》,吸引更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薛就业创业。引进“双一流”高校青年人才49人,海外留学人员10人、硕士100人、博士7人、大学生3188人(含高新区)。
开展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活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突出擦亮“薛里红”公益品牌,开发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2350个,其中生态公益岗835个,全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现场会在我区隆重举行,省市对我区驿站建设、人员上岗、工作质效等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2022年,共发放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1134.77万元,为1658名实现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560万元。
畅通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渠道。建成南北两处零工驿站,让零工人员在“好就业”的基础上实现“就好业”,实现了就业服务、城市品质双提升。
坚持改革攻坚,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紧扣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突破攻坚行动和“6+3”现代产业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企业攻坚行动。目前我区能够进行企业自主评价的企业已有40家,3家金蓝领基地企业,已开展自主评价并取得证书2700多张,极大地提高了员工技能,为企业稳岗扩岗打下了坚实基础,发放培训补贴326.04万元,技能鉴定补贴15.82万元。
鼓励支持创业,提高创业带动就业能力
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实施创业担保贷款精细化管理,2022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笔,1229万元,带动就业213人,推荐企业9家,贷款2528万元成功给予贴息,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40.5万元。
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姬厚志,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主任张井水,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四级主任科员褚楠楠,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冉晓波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当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给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企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请问,作为人社部门,在推动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上是怎样做的?
姬厚志:去年以来,薛城区人社局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多措并举、强抓落实,积极为企业、职工排忧解难,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注重源头发力,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去年以来,成立了7支企业服务队,在重点企业设立服务专员,发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全区7个镇街驻地企业开展惠企志愿服务活动,印制发放疫情期间人社政策汇编5000余本、劳动力市场监管政策汇编500余本。积极宣传枣庄市《新办企业规范劳动用工指引》《枣庄市企业劳动关系工作指引》,供企业管理人员参考使用,帮助其进一步健全完善本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为劳动者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深入了解企业在劳动用工、社保缴纳等存在的困难和需求,督导惠企政策落实,积极征求企业意见建议,共梳理出意见建议30余条,采取“一企一策”,进行了“点穴”解决,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获得感。
二是注重矛盾化解,当好企业职工“调解员”。深入推进全区劳动人事争议“听竹”工程,加大对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的排查,采取日常检查与专项巡察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劳资矛盾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切实将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积极做好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和重大违法行为的预防工作。畅通劳动争议调解渠道,在全区各镇街以及国有、集体企业设立了基层调解组织,下设品牌调解室,配备法律工作者或具有调解经验的人员作为调解员。对争议矛盾不大、诉讼标的额较小的劳动争议,实行区域化处理,由所辖镇街或用人单位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实现了矛盾不上行,就地基层化解。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切实做到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快立、快审、快结,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成立“劳动仲裁流动庭”,完善“非诉调解平台”,将关口前移,建立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权益的“第一道防线”。去年以来,共受理377起劳动争议案件,其中不予受理25起,立案352起,调解结案269起,有效维护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是注重典型培树,当好和谐同行“引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引导企业认真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在全区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坚持广泛培养和重点培育相结合,坚持合格一个推荐一个,确保创建质量。2022年我区获得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3家,获得枣庄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4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我区在构建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了哪些方面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井水:社会保障关乎民生福祉,既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也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2022年以来,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围绕打造“首善之区”,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严格落实养老待遇发放,着力提升经办服务效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为打造“全民社保”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大力实施社保扩面专项行动,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为重点,针对未参保人员、中断缴费人员等不同人群,分类施策,精准引导,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用好预警制度、数据信息比对等方法,提升参保扩面工作质效。2022年,全区共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10.22亿元,城镇在职从业人员参保人数达9.82万人,新增参保人数1.02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总人数达23.05万人,社保覆盖率达93%以上。
二是严格执行社保支付政策,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全面落实省级统收统支政策,强化财力支持保障,规范发放流程,采取社银直连的方式,确保了各项养老待遇及时足额发放。2022年,共发放城镇职工2.42万人、养老金9.62亿元;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待遇6.76万人(含高新区)、1.75亿元。同时,扎实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共为2.2万名退休人员增发养老金910万元。
三是坚持服务流程再造,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落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业务要求,深入推进“一次办好”,优化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实现了省内企业养老保险不再办理转移,退休时一次性归集。对社保缴费、增员减员、信息维护等业务,利用“山东政务服务网、枣庄人社APP”等平台,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做到办理简单事项“一次都不用跑”。 深入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把 “社会保障卡一件事”、“职工退休一件事”等13项快办业务全部纳入快办窗口,实行“一窗受理”,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堵点问题,赢得得了辖区企业和办事群众的广泛好评。
下步,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行动”,深入挖掘扩面资源,精准推动全员参保,强化基金安全监管,规范各类待遇发放,奋力构建覆盖全民的多次社会保障体系,为“打造首善之区”贡献社保力量。
记者: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企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请问我区在为企业“招才引智”方面有哪些重点政策?
褚楠楠:帮助企业招才引智、助力企业发展,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区近年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既有管总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有针对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引才机构等不同群体、单位的专项政策,为提高薛城企业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重点政策。
1.《关于实施“十百千万”引才计划的若干政策》
一是加大青年人才补贴力度。对到我市企业工作的全日制青年博士、硕士、本科生、专科生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0 元、3000元、1500元、500元租房和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 年。对到我市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生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购房补助,另外首次来薛创业的每人每年分别补贴5万、3万、2万元,连续补贴3年。2022年,我区发放大学生购房、租房和生活补贴68人165.4万元。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鼓励企业通过开展“金蓝领”高端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自主评价等培养高技能的人才队伍。对我区企业出资依托职业院校开展的职工培训费用,给予50%补贴;对企业自主培养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区财政给予企业每人1万元奖励。对我区企业人员中,通过“金蓝领”培训班,按照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每人2000元、3000元、50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2022年以来,全区新增各类人才4839人,其中海外留学人才10人、博士4人,硕士114人,大学生3460人,高技能人才1251人。三是通过补贴企业的形式,调动全社会引进人才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我区企业吸纳青年人才就业的,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对年内新增全日制本科生50人、30人、10人以上的企业,区财政分别给予25万元、15万元、5万元奖励。2022年,我区发放就业见习补贴21.3万元,发放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2.25万元。
2.《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暂行规定》:主要围绕高层次人才普遍关心的资金支持、薪酬待遇、购房安家、社会保险、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优惠政策,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生活需求,扶持激励高层次人才就业创业。为了打通各项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施行惠才卡制度,有力推动了已有各项人才政策落实落地。目前,我区已发放惠才卡15人,为4名持卡人协调解决了子女入学、医保待遇等问题;我区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配备服务专员36人,真正做到了“人才集中到哪里,窗口就服务到哪里”。
下一步,薛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紧紧按照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六”工作部署,与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优化人才政策措施,做强人才平台载体,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发展质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品质薛城”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记者:针对就业困难群体,人社部门采取了什么帮扶措施?
冉晓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又关系到民生底线。今年以来,人社部门及时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多举措帮扶困难人员就业。一是健全帮扶台账。摸清辖区内重点群体就业失业状态、就业创业需求,实行帮扶清单实名制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帮扶一批困难人员就业。二是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在双子星恒太城、万达广场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活动月”、“千人招聘大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确保就业困难人员求职有门路、就业有渠道、增收有保障。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9场,发布用工岗位9200余个。另一方面加强了零工市场建设,强化零工人员就业服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在薛城区城南凤城路和城北黄洪路分别新建了两处零工市场驿站,提供了一个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岗位对接等零工服务的平台,为大龄困难等零工人员实现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整顿了马路市场,提升了城市品质、优化了城市形象。三是加强兜底安置。坚持分类帮扶、精准施策。对确实难以实现市场就业的,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将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高位统筹、高点谋划、高效推进,2022年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350个,其中生态公益岗835个,截至目前已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1695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2万元,让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夯实了困难群体就业增收与城市发展双赢之路,“薛里红”公益岗红马甲已成为扮靓薛城的一抹红,为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品质薛城增光添彩。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
责任编辑: 苏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