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论坛·2021回顾与展望|2021世界经济复苏加快,2022趋势能否延续
大众日报记者 马章安 王文珏
2022-01-03 22:42:2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在历史的长河中,2021年注定会留下不平凡的印记。年终岁尾,我们邀请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就世界经济增长、全球疫情、反恐面临的新形势、俄美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盘点梳理,回顾2021,展望2022,今起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如果将时间拨回到2021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了2021年1月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若2021年能大规模推广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种,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报告强调,疫苗部署与投资是维持复苏势头的关键。如果决策者不采取果断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并推动促进投资的改革,复苏将缓慢乏力,经济活动及收入可能长期在低位徘徊,发展仍面临风险。
12个月过去了,这些预期哪些成真,又如何映射在全球经济中呢?)
2021世界经济复苏加快,2022趋势能否延续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张玉环
2021年,世界经济呈现显著复苏态势,中美等主要经济体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但不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面临困境,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均衡性愈发突出。此外,全球通胀压力剧增、供应链危机、能源危机等问题掣肘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或将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增加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压力。不过,进入后疫情时代,国际社会仍将积极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发挥更大带动作用,重塑多边合作也将成为各国推进经济复苏增长的重要举措。
(1)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新特点
世界经济明显复苏,但不均衡性愈发突出。2021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有所加快,国际贸易和投资逐步恢复。随着全球新冠疫苗接种范围扩大、多国放松疫情管控措施以及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阴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在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3.1%后,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5.9%。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总贸易量同比增长11.9%。另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反弹势头强劲,FDI流量估计达到8520亿美元。不过,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性愈发突出,中美等少数主要经济体引领世界经济复苏。IMF最新预计,2021年发达经济体GDP较疫情前的预测将下降2.8%,而发展中国家将下降4.9%。
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疫情暴发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持续实施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以提振本国经济复苏和增长。流动性泛滥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全球通胀高企,原油、煤炭、铜、铁矿等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工程机械等下游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全球通胀压力急剧增加。此外,2021年以来全球需求端复苏进程逐渐加快,此前疫情期间受压抑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得到释放,原材料及中间品供应紧张问题愈发严重,供需缺口也不断扩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全球通胀水平抬升。根据IMF大宗商品价格指数,2021年11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相比2020年1月上涨了54%,能源类价格指数涨幅高达87%。
全球供应链瓶颈持续凸显。伴随世界经济不均衡复苏以及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在全球肆虐,全球供应链短缺问题愈发严峻,部分产业链生产、全球物流、劳动力等方面均出现一系列问题。全球生产方面,由于铜、铁矿石、锡、木材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高涨、供不应求,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半导体、汽车、消费电子等中下游行业也出现了短缺问题,尤其是全球能源严重短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都供不应求,能源危机一触即发,特别是欧洲能源短缺现象仍在持续,英国也已宣告2021年冬季将面临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全球物流方面,由于全球疫情反复以及封锁措施的实施,交通物流等各环节均受到负面影响,全球海运运力不足,运费上涨,运输成本大幅上涨。劳动力方面,受限于疫情防控措施,不少国家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影响原材料正常供应、半导体等制成品正常生产以及物流运输等供应链各个环节,导致货物积压,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
(2)2022年世界经济展望
随着新冠疫苗进一步普及和各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持续,世界经济复苏趋势有望延续,经合组织(OECD)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5%。不过,全球通胀、供应链短缺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经济复苏和增长仍面临不确定性。展望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将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重塑多边合作将成为各国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第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较大压力。近期,美国面临的通胀压力持续增加,2021年11月美国CPI同比上涨6.8%,创近40年来最大涨幅,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涨幅从10月份的8.8%升至9.6%,创有记录以来最大涨幅。面对通胀压力,2021年12月15日美联储在年内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将缩减购债的速度提高一倍,即从2022年1月份开始,将减少每月购买2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在结束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联储可能将适时启动加息进程,预计2022年内可能加息3次。面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并且为了应对国内通胀压力,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已于2021年率先加息。若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或将进一步刺激美元从新兴经济体外流,有可能引起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动荡,汇率贬值,拖累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
第二,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不断演进催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各国正在把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本国经济复苏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采取多种措施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将继续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抓手。疫情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议题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为实现更可持续和更加包容的经济增长,许多国家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投入力度,重视绿色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以减少气候风险对全球带来的冲击。2022年以及更远的未来,绿色转型都将是推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第三,重塑多边合作势在必行。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新挑战新变局,国际社会愈发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必须携手合作。过去几年逆全球化浪潮、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盛行,各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管控措施又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的封闭性。为推动经济复苏增长,不少国家已在促进区域和全球经贸合作方面采取措施,例如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满足生效条件,所有参与国将推动协定2022年1月1日生效,以RCEP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协定将大大加快成员之间的商品和其他要素流动,提升整个地区产业和经济竞争力,更有利于增加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信心,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已有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表示,疫情有望在2022年结束。届时,世界将真正进入后疫情时代,各国或将在减少贸易保护措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方面加大协商力度,为促进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发展贡献力量。
【专栏作者简介】
张玉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5年进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世界经济、中美经贸关系、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等。
【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简介】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理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环球论坛》专栏欢迎读者用户赐稿。如有线索或推荐作者,请拨打热线(微信):13964185298;或发邮件至mzamza02@126.com。
责任编辑: 王文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