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独处,线上热闹”的尴尬处境是怎么形成的

大众日报记者 朱子钰

2023-11-20 07:29: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社交降级,近几年频繁被讨论。大家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社交工具日益发达的今天,年轻人却面临着社交降级的尴尬。很多90后、00后把自己纳入社恐的行列,从不主动与人沟通。更多人过起了独居生活,享受独处时光,只是通过手机软件与他人交流,构建社交网络。“线下独处,线上热闹”的尴尬处境就此形成,社交降级成了年轻人越来越普遍的选择。

要为社交降级现象找原因,压力或许是不得不提的一点。很多人把对社交的倦怠归结于追求高效率的节奏。工作压力、情感压力等各式各样的因素压得人喘不过气,人们不得不压缩社交成本,以此提高效率。比如,本来需要长时间打磨情感关系才能获得情感价值,在功绩社会流行快节奏的趋势下,必须想办法用更低成本的方式获得。

所以,为了更快达到目的,大家选择压缩在社交上的时间与精力。现在流行的“搭子”社交就是典型例子。“饭搭子”“球搭子”“旅游搭子”……他们其实并非真正的亲密关系,但因为拥有更低的“造价”,能聚能散,随时沟通,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价值观磨合,暗合了年轻人“求快求好”的心态——付出较少的时间,承担更小的风险,就能获得较高质量的陪伴,与要用心经营的亲密关系才能获得陪伴相比,显然性价比更高,这也是它能大范围流行的原因。

社交降级的另一面,源于注意力的争夺。年轻人是不爱社交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是更多人展现的是一种“有心无力”的状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占据了现代人有限的空闲时间,有的人每天要将数小时的时间留给赛博空间。每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作为每天不可再生的资源,注意力倾斜至网络世界,留给现实世界的时间肯定就少了。

本来可以通过线下交流情感、建立联系的活动,在线上空间完全可以实现,聊天、购物、游戏等这些原本沟通情感的方式,被搬至线上不断瓜分注意力。年轻群体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反而对现实世界缺少了好奇与关注,导致社交的意愿降低。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社交降级似乎成了大多数人的日常,但情况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今年火爆网络的Citywalk、大学生特种兵、看天津大爷跳水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创新活动和项目,却得到了一呼百应的支持。可以看到,更多人是冲着那份热闹与互动加入的,也就是说,他们内心的社交欲望依旧强烈,某种意义上,这不是拒绝社交,而是努力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朱子钰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