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节目、做音乐也都“临时抱佛脚”?

大众日报记者 泉子

2023-07-03 07:29: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我总是临时抱佛脚,临时抱佛脚,这首歌临时抱佛脚,临时抱佛脚……”简单的旋律加上直白的歌词让《临时抱佛脚》火爆全网,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破亿,也助力《中国说唱巅峰对决2023》这档说唱综艺成功出圈,再次点燃中文说唱热潮。

不少观众对《临时抱佛脚》在节目中大比分获胜提出质疑,“不理解,根本不理解”“这歌一赢,突然说唱门槛都低了”……重复洗脑的副歌和简单的韵脚被大家当作热梗,在此基础上二创不断,博主们各显神通对“临时抱佛脚”进行歌词改编,出现了《保安没烦恼》等不同版本,甚至好评还都高于原作。而除了《临时抱佛脚》,今年爆火的《雪Distance》《Snoop Catt》等说唱单曲无一不让听众眉头紧皱,歌词浅显、逻辑不通,洗脑的旋律引发大批再创作,无数衍生品火爆全网。

这类说唱歌曲为何能够火出圈,歌曲创作者的底气在哪儿?实际上,它们恰恰迎合了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生态,在“BGM(背景音乐)远比歌词更重要”的逻辑下,旋律越简单、越上头,就越有吸引力。这类歌曲的韵脚编排往往比较简单,无形中降低了翻唱门槛,留出了二创的空间,各种博主、UP主的热烈参与助推歌曲热度上升和传播范围持续扩大。热梗被反复衍生,争议如滚雪球般出现在评论区,引发更多人对歌曲一轮又一轮的关注。

尽管奇葩,但其走红仍为多方乐见。2017年,说唱综艺《中国有嘻哈》横空出世,至此说唱这一小众音乐形式走向大众,许多中文说唱歌手从“地下”走向“地上”,被观众熟知。无论是播出平台还是节目制作团队,都乐于看到“说唱神曲”的出现,也不介意为其走红推波助澜。对于有爆款潜力的歌曲,短视频平台会通过生成歌曲模板、发起挑战等方式增加推荐强度,拉动UGC裂变,节目方还会在各平台加大宣推力度,借助爆款歌曲带动节目热度的提升。对歌曲创作者来说,与“说唱神曲”带来的关注相比,观众的嘲讽戏谑显得无足轻重。因此,“说唱神曲”的背后依旧是流量至上思维。对相关方来说,黑红也是红,比争议更可怕的是没有水花。

流量有了,口碑没了。这些所谓“说唱神曲”充斥着重复无意义的歌词,流水账式的记录并没有价值输出,说唱歌曲失去了本真的东西,沦为与网络口水歌别无二致的快餐式音乐。《临时抱佛脚》所在的综艺节目《中国说唱巅峰对决2023》豆瓣评分仅4分,近一半的观众给了一星的评价,相较于2022年同系列综艺7.1分的豆瓣评分,口碑断崖式下滑。有网友写道,“做节目、做音乐也都‘临时抱佛脚’吗?这一点也不real,一点也不hip-hop。”还有网友评价:“单调的技术、蹩脚的歌词、无聊的内核,这些内容听一遍就够,甚至难以听完一遍,它们灌进我的耳朵,不是享受,是遭罪,是悲哀。”

说唱受欢迎在于其表达率直、敢于自嘲、不怕正面刚的态度,展现“真”的精神。这种态度的传递,离不开有内涵且兼具深意的歌词和有冲击力、震撼感的旋律。中文说唱这些年早已不缺市场,缺的是真正好的作品。好作品绝对不是流量的附庸。要想长久走下去,其创作必然不是“临时抱佛脚”——既不是流水线制造的,也不靠无脑词曲洗脑传播。好的说唱作品,应是对时代的切实洞察,应凝结着强大的思想力量,能够发挥说唱特有的艺术表达特点,关注社会、关心个体、关切内心。唯有如此,将说唱当作品去创作,让“临时抱佛脚”的无聊叫喊少些,持久流传的好作品才会真正多起来,说唱才会出现名副其实的经典。(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泉子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