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动脑、不会太累、有一定尊严,这样的工作真的美好?

大众日报记者 李梦馨

2023-03-27 07:33: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逃离办公室干体力活,正成为很多脑力工作者心向往之甚至实际践行的事。豆瓣小组“轻体力活探索联盟”在创建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小组成员就达到了三万多人。小组里,有人现身说法,讲述自己逃离大厂后做宠物美容师的经历;有人还在求经问道的阶段,咨询门槛低的体力活或是可以长期从事的技术类工作。职业本无高低贵贱,但在一般人的认知中,体力活应该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小时候父母“警告”学习不好才会被迫从事的那些工作。眼前,本应避之不及的体力活,却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香饽饽。

选择体力活的理由很多。因为长期从事脑力劳动,久坐办公室的“996”生活导致身心俱疲,便想靠做一些纯体力工作,换取精神的休息。从事创意工作的网友分享,偶尔做做端茶倒水、取快递这样打杂的活,反倒让她感觉放松愉快。有些专业性不强的工作,让人有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不安全感,于是投入体力劳动的怀抱,学理发、美甲、烘焙、瑜伽等,力求掌握一门可以谋生的技艺。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体力活有限定修饰词,必须是“轻”的。言下之意是既不用动脑子,又不会太累,还要有一定的尊严。在这些标准的筛选下,咖啡师、宠物美容师、糕点师、收纳整理师、瑜伽老师等,都是热门选择。因此,所谓的轻体力活实际上是在体力活中细分出一个阶梯等级,那些全靠卖苦力、甚至可能损伤身体的重体力活,便被排除在外,更像是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作出了一个折中选择。

虽然轻体力活已经是经过理性筛选之后的更优答案,但轻体力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那些真正去咖啡店打工的人,同样被标准化的管理机制所困扰;在便利店收银,虽然有机器代替人进行计算,但众多琐碎的事也会让人忙得脚不沾地。还有人在尝试了轻体力活之后,又重返办公室,想起脑力工作的好处。

当然,最值得品味的还是这一现象本身。个体面对工作的诸多困惑,透露出人们对当前分工体制的质疑。在分工趋于细化的今天,具体工种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庞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变成大卫·格雷伯笔下的“狗屁工作”(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工作),其有害程度让身处其中的人看不到自身工作产生的价值,产生无意义感。而轻体力活与之不同,只要掌握了一定诀窍,就能产生最直接的劳动成果。譬如收纳整理师,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将原本乱糟糟的衣橱变得整洁有序,成就感油然而生。部分脑力劳动者向往轻体力活最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只要付出就能看到成效,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离开办公室选择轻体力活的他们,或许真正想寻找的是一种理想的工作状态:不过分压榨身心,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得到劳动的回报。至少在当前,轻体力活给予了他们一个能够愉快工作的机会。当然也必须承认,这份所谓的理想工作仍然有局限性。(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梦馨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