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

2021-10-29 17:08:0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1年10月22日,科幻巨制《沙丘》落地上映。它成功改编过《银翼杀手2049》《降临》等科幻片的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提莫西·查拉梅、乔什·布洛林、丽贝卡·弗格森、张震等联袂出演。在电影背后屹立的是横扫所有科幻大奖的原著小说。同名原著《沙丘》由读客文化引进出版。

影史最难改编电影

《沙丘》之所以是影史最难改编的电影之一,原因就在于原著。

《沙丘》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星际穿越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人类的足迹遍布宇宙。厄拉科斯,又称沙丘星球,是一颗几乎完全被沙漠覆盖,气候恶劣的行星,但它却是全宇宙的命脉。因为沙丘盛产全宇宙最珍贵的瑰宝——美琅脂,也被称为“香料”。美琅脂是星际穿越的必需品,而人类服用后,就可以延年益寿,甚至预见未来……也正因如此,沙丘成为宇宙间各大权力集团的角逐之地,谁控制了沙丘,谁就控制了宇宙。

从对内容大致的了解不难看出,原著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科幻属性。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在科幻构架下,探讨了政治、宗教、哲学、历史、生态学、未来学等在内的各种问题,包罗万象。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终极思考。

更特别的是,《沙丘》在设定上彻底抹去了人工智能的存在。将焦点从技术引回到人本身,并突破了科幻小说“核心是科技,人物和情节为之服务”的传统。再加上赫伯特注入的文学性、社会性和人文精神,最终让《沙丘》突破了科幻小说的局限,成为文学史上一生必读的经典。

虽然《沙丘》是五十多年以前的虚构类小说,但它仍然新鲜得仿佛昨天刚写出来。结合当下国际形势和对石油的争夺来看,依然有很强的解读空间。其中描写的宗教冲突、地缘政治矛盾以及生态危机,至今依然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正如《纽约时报》对《沙丘》的评价所说的那样,“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

《沙丘》是伟大的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代表作。自1965年出版以来,便迅速横扫了全球各项顶级科幻大奖。它先后于1965年和1966年荣获“星云奖”和“雨果奖”,成为了科幻史上第一本雨果奖、星云奖双奖作品。此后的几十年间,《沙丘》几乎拿遍了所有科幻小说的大奖,包括但不限于首届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美国图书电商“一生必读”的100本书”、BBC“英国全民喜爱的100本书”、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轨迹》杂志“20世纪优秀科幻小说”第一名……

《沙丘》一经问世便获得好评如潮,被各国引进出版,至今已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芝加哥论坛报》评论《沙丘》为“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不少读者更是将《沙丘》奉为心目中的“科幻圣经”,表示自己反复重读多次仍然沉醉不已。狂热的《沙丘》粉丝甚至自制“沙虫”睡袋、《沙丘》主题蛋糕等周边,以表达对《沙丘》的喜爱。

《2001:太空漫游》作者阿瑟·克拉克曾盛赞《沙丘》:“除了《魔戒》,没有其他作品能与《沙丘》比肩!”

和《魔戒》在奇幻史上的地位相同,《沙丘》也成为了科幻史上无可比拟的一座里程碑。赫伯特在《沙丘》六部曲中,创造了一个足以和《魔戒》一较高下的“沙丘世界”,规模之宏大,人物之复杂,让人目瞪口呆。每个角色、每个组织、乃至每颗星球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由来与传承,相互交织构成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

为了让沙丘世界更可信,赫伯特还写了很多附录:涵盖沙丘地理、动植物、气象的手册,严谨度让学术界都赞不绝口;还有记录了人类几万年历史的大事年表,真实到让人胆战心惊;赫伯特甚至还编纂了一本七百多页的百科全书,阐释沙丘世界的一切……

责任编辑: 刘君     签审: 于国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