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翟王镇翟王村第一书记刘志亮:有“艾”相助,打造“空壳村”的富民路
大众日报记者 姜斌
2021-06-16 16:26:0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艾草芊芊,植于汤南。疗我唇兮,佑工身健。”
端午节前,阳光毒辣,“生性霸道”的艾草在疯长,就是这样一棵棵看似杂草般野蛮生长的植株,却改变了一个村子的面貌,治好了一些村民的“贫困病”。
找能人找项目,要让村里热闹起来
2019年7月,滨州市经济责任审计服务中心投资四科科长刘志亮被派驻到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翟王村担任第一书记。翟王村与大部分农村一样,人口老龄化严重,能种地、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需要脱贫的人群大部分是老弱病残。
“刚来的时候,村里就是老人、孩子,年轻人外出打工,妇女们负责蔬菜大棚。”刘志亮说,蔬菜让多数翟王人富裕了,但孤寡老人、残疾人干不了,而且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现象突出。“要让年轻人回来,要让低保户多份收入,村里才有热气、朝气!”刘志亮告诉自己。
要想脱贫,不仅要有适合本地的项目,也要有合适的致富带头人。第一时间,刘志亮没有急于找项目,而是“找人”。
“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同样道理,在农村,人比项目重要。首先要找能人、明白人、带头人!他们是村里有出息的自己人,村民天然信赖他们。由他们带动,好项目就能更好地落地生根。”
户户走访、人人交谈,刘志亮与村两委有了判断,一致推荐在县城开公司的周新伟。这个年轻的老板,点子多,人缘好,愿意帮村里做点事,只是此前缺少参谋和帮手。在村支部书记的引荐下,刘志亮认识了周新伟。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刘志亮就被周新伟的爽快感动,周新伟说:“我是这村出去的,与大家论起来还没出五服呢,你说咋帮我就咋办。”通过交流,周新伟告诉刘志亮,他考察艾草加工项目已经有两年多了。
千里拜师,只为趟出富民路
艾草听上去是草,实际上是一种中草药,艾灸在中国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最古老的医术之一。把艾绒卷打成艾条,可用于保健治病。“在城里,艾灸越来越流行,供不应求。咱们翟王村的水土好,艾草对环境适应性很强,病虫害少,人员劳动强度低,而且投资风险小、回报高,一次栽种就会多年受益,非常符合翟王村实际,我觉得一定没问题。”看到周新伟满怀信心的样子,李志亮也坚定了在翟王村种植艾草的决心。“东汉时期,华佗用艾草治好了汉献帝的疾病。如今,我也想用艾草治愈‘贫困病’,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第二天一早,刘志亮就和村支部书记说了这件事,没想到67岁的老书记大力支持,于是他们一行三人马上驱车赶往900多公里外的河南南阳实地考察。
最初,当地人防备心很重,知道山东平原土地好,怕他们抢市场。但当他们知晓刘志亮在搞乡村扶贫后,就打开了“种植经”。前后两次去河南,通过考察,刘志亮他们发现艾草种植不受季节影响,想种即种,冬天种根,夏天种苗,一次种植多年收益,风险低收益稳,田间管理简单,全程机械化操作,把根撒到地里,再利用旋耕机把根打成段,翻到底下10多厘米深就可以了。特别省时省力,适合村里贫困户的需求。
打消村民顾虑,迎来发展希望
千里之外,带回了苗子,还要打消村民顾虑。
考察回来后,刘志亮他们信心满满,立即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给大家讲艾草种植的好处和优势,鼓励大家种植。虽然大家对这个项目表示支持,但是真要拿出自家的土地种植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
“村民心里都犯嘀咕‘赔了咋办’?好在我们有新伟这个榜样,村班子、党员再带头,部分农户就跟进,事情就慢慢带动起来。”刘志亮说,村里成立了艾草合作社,村民入社之后,还会签订回购协议,保证最差也能有个每亩1500元的收入。
“这是个懒汉活,艾草让我当上了懒汉!”村民周洪涛说得很幽默,但他的实际情况很残酷:多年前腿部受伤,再不能干重活,翟王最挣钱的蔬菜大棚更是不敢想。
当他愁眉不展时,刘志亮找到了他,问他愿不愿意种植艾草。
刘志亮给他算了一笔账:种植几乎无投入,没有重活儿,零碎时间就能照看了,收草由公司负责,公司承诺每亩地保底收入1500元。
再看着村里的能人也种了这草,周洪涛动心了,拿出了自己最好的二亩地。
“种艾草,基本不占用劳动力,只是种的初期施一次肥,以后浇两次地就行了。一年下来,能收四次,每次能卖七八百块,家属自己骑着三轮就能卖了,我还能出去打工再挣点钱。”周洪涛说,日子逐渐转好,让他看到了希望。
经过刘志亮他们一年多的努力,在2020年的端午节前后见到了效果。第一批种植的15人,30多亩已经收获第一茬艾草,经测算还可以收获2茬至3茬,每亩干艾草产量可以达到1吨,纯收入1500元,第二年无须再播种,每亩纯收入可以提高到2000元。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咨询种植艾草,与艾条厂签订回购协议,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00多亩。
周洪涛“懒了”,但刘志亮可是黑了、壮了。两年的农村生活,使刘志亮从一个书卷气十足的城市小伙变成了农村青年,虽然当初曾把拖拉机开进了沟里,但如今他炼成为机械好手——收割机、挖掘机、三轮车、箱货都不在话下。
三产融合发展,打造艾香小镇
如今,翟王村正在打造完整艾草产业链,艾条、艾柱、艾灸器具等一应俱全。艾草种植,也辐射到了周边乡镇。
“最初,我们就想这样形成一条龙,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刘志亮介绍,翟王村成立了山东省艾绒制品有限公司和150亩艾草种植示范基地,配有大型全自动艾草加工机械等设备,可以同时满足60人就业需求,年销售额预计可达200万元。
在车间,邻村韩桥村民高美香介绍:“在这工作时间自由,不耽误种菜,也不耽误接送孩子。”一天下来,她能卷400-500根艾条,一天能收入80到100元。
于此同时,刘志亮招商引资700多万元,建设了三层5000平方米商业楼房一栋。一二楼是连锁超市,三楼是艾条厂的加工车间和电商产业园。
电商产业园设计工位30个,由阿里巴巴、淘宝等指导,预计容纳100家电商企业,将举办电商基础知识、实操实务等精准培训。今年5月18日,京东商城阳信特产馆上线。试运营一个月以来,阳信鸭梨品牌展示量达到6万7千多人次,购买人数达到5458人,成交3万多斤,阳信现有库存已经全部销售一空。
立足于翟王蔬菜的转型升级,刘志亮等人将上级拨付的50万元帮扶资金投入到翟王镇众合果蔬扩建温室连栋大棚项目,会同其他村庄实现抱团发展。
翟王镇党委书记周学磊说:“志亮书记接地气,和老百姓能打成一片,和上级部门沟通顺畅,帮着村里修了路,修了广场、购买了健身器材,还帮着村里建起了体育馆,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投资100万元、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翟王全民活动中心已经建成。投资200多万元的省级美丽乡村项目已经招标,3公里村内道路也已经改造。明年,他们计划将翟王村打造成艾香小镇。
短短两年,刘志亮收获了2020年滨州市脱贫攻坚个人嘉奖,2019年和2020年两次被阳信县委县政府授予“三等功”,还成为2021年度滨州市“五四”青年标兵。他的工作情况,被全国扫黑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网上主题展览馆第六展厅收录。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第一书记工作宣讲比赛中,他获二等奖。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姜斌 报道)
责任编辑: 霍丽娜 签审: 王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