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6道工序传承百年美味!香喷喷的长官包子你吃过吗?

大众日报记者 贺莹莹

2022-07-01 16:59:2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我们选用生长期一年以内的山羊肉或生长期两年以内的牛肉,新鲜健康、肥瘦相间。葱姜丝切细,香料自己炒制、研磨,不用市场成品,我们用的香油也是我父亲手工古法磨制的。”6月30日上午10点,宁津县长官包子制作工艺第七代传承人张兴业在自家饭馆剁肉、配辅料、和馅,“和馅时用木棍沿同一方向不断搅拌,直到肉馅‘出劲儿’再等半个小时就入味儿了。”

“面也要和得‘嫩’一些,做包子的面粉用的是优质小麦精粉,老肥发面、老肥兑碱,这样面皮兜馅不破、软而不黏。”闻了闻所拌肉馅,张兴业又去听了听面团。张兴业说,闻馅和听面是包子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闻就是通过闻馅判断咸淡,听就是敲面听声音,听到“砰砰”声就说明面和好了,听到“嘣嘣”声就是面团碱大了。面团通过正揉、反揉各10分钟后开始醒发,醒发后制作包子之前还要再一次揉面,与老面的酸碱相结合。擀皮也有讲究,擀出来的皮中间厚、边缘薄。“60克面皮放64克肉馅,只有按照这个比例蒸出的包子,食客一口咬下去就能吃到肉馅。”张兴业说。

2008年,长官包子制作工艺因用料讲究、做工精细被评为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0”后“老”手艺人张兴业是长官包子制作工艺第七代传承人,从小在父亲制作包子的案板上长大,自己独立制作长官包子已经10年。与白手起家的父辈相比,张兴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改进长官包子制作工艺,既保持长官包子的传统风味,又让包子的外形更加美观。张兴业包的包子外形十分精致,上捏三十二(即捏出32个花纹),形似一朵花,封口严又实,汤汁不外洒。

经过精选食材、剃筋剁肉、老肥发面、纯香油和馅、手工捏制、文火蒸熟,一锅香喷喷的长官包子就送上了餐桌,食客评价长官包子“面白皮薄、香味浓郁、馅大肉嫩、肥而不腻,咬一口顺嘴流油,品一下满口留香。”

“长官包子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了,老祖宗的手艺传下来不容易,我会坚持做下去,也要让后人传承下去。”手工制作长官包子即使再辛苦,张兴业也没有让机器代替人工的想法,“只有坚持传统工艺和高标准选择食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招牌才能不倒。我在宁津县开了两家制作长官包子的连锁店,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弘扬优秀传统饮食文化。”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兆坤 祝华东 记者 贺莹莹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