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粘贴画点亮非遗文化进校园之路

大众日报记者 姜斌

2023-08-11 15:07:5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真是太逼真了!”“真是巧手啊!”“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近日,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小学的种子粘贴画工作坊里迎来又一批参观者,他们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小学的种子粘贴画工作坊成立于2010年,在美术教师王玉风老师的主持下,已走过了13个年头。工作坊现有作品300余幅,多次被阳信县教科研中心评为阳信县名工作坊,先后有100余幅作品获奖。快乐的校园生活系列、党史教育系列、十二生肖动物系列、家乡的物产植物系列、普法教育系列、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系列……这些作品涵盖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及综合化学习活动,与普法教育、德育教育问题、黄河流域的文化教育等基于明确项目式的学习相结结合。

种子粘贴画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形式起源于古代的五谷祭祀活动,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利用粮食、草籽、菜籽、花种等颗粒的自然形状和颜色,经过防腐处理后,在木板或瓷盘上拼粘各种吉祥图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小学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慢慢地将这一非遗文化在校内传承开来。种子粘贴画符合小学生特点,富于游戏性的手工制作艺术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更有利培养同学们之间的分工合作意识。

种子粘贴画创作还能帮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平日里其貌不扬的粮食、可以繁衍万物生机的种子,开启了学生认识五谷形态旅程,打开了解五谷文化的窗口,感受了五谷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人与农作物之间的特殊情感。以画、选、捏、涂、粘、排、染构成整体的操作框架,在每个环节又有不同的程序,整个制作过程不仅能强化少年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也能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种子粘贴画作工细致,用料繁杂,要利用种子不同的外部特征表现物体形象,创作过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姜斌 通讯员 任天雨 张曰萍 报道)

责任编辑: 姜斌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