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李白只顾浪漫潇洒,不食人间烟火?
大众日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2023-07-11 07:29: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烟雨,江南,已是春蚕将老的时节,山东家里的两小儿可好?自家那块汶阳田也该耕种了吧?南风拂过,乡愁愈烈,李白研墨挥笔,一篇饱含浓浓思乡之情的《寄东鲁二稚子》喷涌而出——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谁说诗仙李白只顾浪漫潇洒,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从此诗中分明可以看到,仙气飘飘的李白也有诉不尽的儿女情长,远游中仍惦念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人间烟火气。
值得关注的是,李白此诗中提到自家田地在东鲁的“龟阴田”和“汶阳川”,这两个地方具体在哪里呢?
实际上,龟阴田同汶阳田一样在历史上鼎鼎有名。《十三经注疏》解释:“龟山名也,山北曰阴田”。《清一统志·沂州府一》载:“龟山自在新泰县境,其北有沃壤,所谓龟阴之田是也。”也就是说,龟阴田就是今新泰市西南龟山北面的土地。当然,也有论者认为此龟山是泗水县龟山,在泗水县东南,泗张镇东北。
在当时之世,汶阳田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其范围是沿汶河分布的带状区域,地处汶河流域范围的龟阴田自然包括在其中。浩荡的汶水冲积出广阔的泰莱平原,塑造出长达数百里的汶阳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载:“汶水……东南流,径龟阴之田。”龟阴田就是以土肥物丰著称的汶阳田的一部分。
可以说,龟山、龟阴田,历代都是名人打卡的“网红”之地,难怪作为大诗人、大旅行家的李白也会慕名在此买田置屋,安家落户。据《太平广记》载,李白曾在这里建造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客至,少有醒时”。丰饶的田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支撑了性情不羁的李白呼朋引伴,吟诗作赋,周游天下。
《寄东鲁二稚子》尾句提到的“汶阳川”,与次句提到的“龟阴田”,其实是一个概念,类似互文见义。对诗中的“汶阳川”,有论者认为就是指源出莱芜淄博、贯穿整个泰安南境的大汶河。川者,作平野、平地解,前边冠以“汶阳”二字,“汶阳川”就很容易理解为汶阳田。
走进位于新泰城区西南不远的龟山,山并不很高,山形酷似卧龟,有头有尾有腹,活脱脱一只大龟向东爬行。据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温玉春研究考证:源起于山东的黄帝轩辕氏,乃是一个以龟为图腾的部落,而新泰龟山便是其族的一个地理标志。至春秋之世,龟山因见于《诗经》与孔子歌咏,声名更著。
与新泰紧邻的徂徕山,同属汶阳田周边,历代名人不绝于道。“徂徕之松,新甫之柏”,孔子曾对徂徕山景色赞叹不已。徂徕山因其清幽绝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隐居,李白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据《新唐书·李白传》载,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李白居山东时,与孔巢父等人隐居徂徕山,以诗唱和,酣歌纵酒,时称“竹溪六逸”。
从李白居东鲁的几个常住地可见,徂徕山距李白好友杜甫所住的兖州有140里之远,西南距鲁国故城曲阜也有100里,东南距“家里有地”的龟阴田则只有60里,三地中属于最近。这也许隐藏了李白“进则出仕、退则隐居,抽空还能回个家”的小算盘呢。
实际上,在徂徕山隐居期间,李白并不像真正的隐士一样困守于山林之中,而是依然天马行空般游山访友。天宝元年(742年)四月,李白第三次到泰山南麓的徂徕山隐居,并游历泰山,踏着当年唐玄宗封禅泰山的足迹,写下游泰山诗六首,随便一出手就是“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这样的传世佳作。
天宝元年(742年)秋末,李白终于被征召入京。正在鲁地隐居的他踌躇满志,写下了堪称天下第一快诗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好景不长,诗人很快就遭到宫廷权贵忌恨和谗毁。天宝三年(744年)春,在朝中任职只有一年多的李白被“赐金放还”。
离开长安后,李白再度开启漫游生活,在游经洛阳时邂逅十年前“高考落榜”后同样游历四方的杜甫,唐代诗坛两大牛人第一次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他们相见恨晚,纵论诗酒。然而,倦鸟也知归林,李杜携手同返东鲁,或徂徕山中,或鲁郡东门,或汶阳田里,两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留下了传奇佳话。
公元736年,李白携妻女来到山东;住了20多年之后,才带着儿女回四川。在山东期间,他的儿女在此出生长大,夫人许氏在此去世,后妻在此续娶,流传千古的诸多辉煌诗作在此创作,与诗圣杜甫的友谊在此建立……可以说,李白的一生与山东紧密相连,东鲁堪称他的第二故乡。以至于《旧唐书·李白传》干脆说:李白“父为任城尉(山东济宁任城的守城军官),因家焉”,把李白直接算成山东人了。李白住在东鲁,访友览胜,几乎走遍了山东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据不完全统计,在李白传世的980余篇诗文中,作于齐鲁或涉及齐鲁自然人文的诗文近180篇。(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