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党建引领“聚势赋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大众日报记者 都镇强
2023-07-21 12:42:1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党建强,人心聚,乡村兴。近年来,昌邑市构建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基层治理、壮大集体经济、繁荣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治理效能,趟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近日,在昌邑市围子街道邢家村的党员活动室,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在法律顾问陈立峰的指导下,围绕“清化收”行动涉及的部分老旧合同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洋溢着满满的攻坚热情。
“我们将本着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科学分类、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存在问题的合同,进一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利用好街道派出的法律服务资源,让俺村的‘清化收’行动驶上快车道。”邢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邢吉胜说。
农村集体合同清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规范行为清理,村级债务化解、集体尾欠化解,新增资源创收、集体经济增收为主要内容的村集体经济“清化收”专项行动,是该市以党建引领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巩固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持续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直面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奋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治理离不开农村党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基层组织‘全面规范’行动、基层干部‘领航赋能’行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行动,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基层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进一步筑牢基层组织、建强干部队伍、做优基层治理,实现整体提升。”昌邑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孙晓东说。
目前,该市以镇街区、社区、村三级党群服务阵地为核心,整合周边公共机构、服务空间等资源,设置了党员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岗、党员先锋岗等,推动党群服务与社区生活融合发展,让群众在步行15分钟内就能获得相应的党务、政务以及社会综合服务。
党建赋能 叩响乡村振兴“致富路”
“佟书记,面粉厂的营业执照发下来了,等您有空时再来帮着看看牌匾挂在哪里合适。”一大早,刚刚到村委,饮马镇佟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佟乃伟就收到了昌邑庆峰面粉厂负责人佟显庆发来的信息。
为了解决村里老百姓加工面粉的需求,佟家营子村“两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村中闲置的房屋整理出来,以村集体入股的方式,联合村民佟显庆共同开设面粉厂,既助力村民创业,又能增加一部分村集体收入。
近年来,昌邑市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在政策上谋划,在实干中落实,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全力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该市先后出台《昌邑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昌邑市发展壮大村及集体经济容错纠错办法》《昌邑市村党组织书记“同台打擂、比学赶超”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方案》,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干事热情,鼓励基层党组织涌现“金点子”,“真金白银”的奖励有效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今年2月中旬,该市率先落实2022年度村干部增收奖励,共90个村、322名村干部获得2022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奖励,奖励总额171.84元,村均1.9万元。
党建领航 文化活动聚民心
端午时节,在围子街道孙斜村村民广场举办的“年年话端午 共叙邻里情”包粽子活动,老老少少围拢在桌子旁,纷纷大展身手,捋粽叶、舀糯米、缠棉线,巧手翻飞,一个个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粽子就这样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我们以文化兴村为抓手、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通过党员志愿者向村民讲述各种文化节日起源,引导大家传家训、承家风,把家风建设融入传统节日,让家国情怀厚植于村民心中。”孙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连伟说。
近年来,昌邑市以文化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作用,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文惠民、以文塑旅、以文兴业,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
该市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扩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以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为契机,举办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广泛开展广场舞秧歌展演、戏曲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每年高质量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和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目前,该市依托各类主题公园、社区公益集市,举办半程马拉松赛、广场舞比赛等各类文化健身活动175场次,参与群众1.5万余人次,在10处镇街区全部建成高标准的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设历史文化展馆140余处,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空间,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忠运 王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