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祖仓颉》填补中国学术史空白 作者赵守祥解读该书亮点及意义

大众日报记者 石如宽

2023-07-06 18:59:5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仓颉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始祖之一。自战国时期的古籍文献中就密集记载仓颉造字的传说。史籍中记载中国最早的仓颉遗迹(墓)在寿光,最早的仓颉书出自寿光。寿光是仓颉传说、仓颉文化的发源地。“黄帝史官,仓颉造字”,但五千年来,中国并没有一部专门研究仓颉的学术专著问世。

2014年5月,在寿光市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寿光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寿光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赵守祥主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中华文祖仓颉》这一课题,并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据悉,这是第一部关于仓颉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的出版发行填补了中国学术史的空白。

近日,赵守祥详细解读了该书亮点及意义。《中华文祖仓颉》一书共计47万字。编撰出版《中华文祖仓颉》一书的想法,是赵守祥在长期研究中华文明史和寿光地方历史文化中形成的。2013年初,他在确立仓颉为主要研究课题后,通过反复征求国内数名历史学家的意见和建议,确立了该书以仓颉、仓颉书、仓颉篇、仓颉与寿光文化研究为主线,通过挖掘整理历朝历代的文献记载,备录全国各地仓颉墓、祠、庙、园、像、碑、台(石室或藏书室)关于仓颉所书文字的出处、载录、考释、异同与研究,以及关于各地考古出土的相关汉简为依据,结合相关历史学家对仓颉与寿光地方历史文化衔接的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仓颉造字在中华文明史以及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价值。

《中华文祖仓颉》一书的出版有什么重大价值和意义?该书有哪些亮点需要解读和探究?应广大读者要求,近日记者专访了该书的作者赵守祥先生。

第一次对国内外仓颉遗迹进行全面调查汇集,清楚展示出了仓颉文化的传播路线

赵守祥在主持“中华文祖仓颉”课题研究中,首先对国内外仓颉遗迹进行了全面调查、汇集,弄清楚了仓颉文化是以寿光为起点,沿向南(溯弥河过沂山又沿沂沭河南下,又沿海岸线一路向南)、向西(沿黄河入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在这两条传播路线上分别在苍山县(今兰陵县)、南京市、杭州市(以上为南线)、东阿、南乐、虞城、开封、洛宁、洛南、白水、西安(以上为西线)等留下了仓颉遗迹。

第一次对《仓颉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文献记载,《仓颉书》(即仓颉石室二十八字)是于周朝初期出自寿光仓颉台(孔子问经石室)中,后藏于书府,其刻石的拓版于北宋时由王著编入《淳化阁贴》中,才得以传世,后世所见的仓颉书刻石均是根据《淳化阁贴》所重新刻制。目前已知的有陕西白水县的《仓颉鸟迹碑》,摹刻于清朝乾隆十九年,还有陕西洛南县仓颉鸟迹书碑,由清朝道光年间洛南县知县王森文刻立。赵守祥还把从古至今对《仓颉书》的八种解读逐一作了介绍,并期待更权威的破解出现。

第一次对《仓颉篇》的传承、演变、发展进行了总结研究

《仓颉篇》是自先秦时期就已存在的中国最古老的字书,在历史上延续时间很长,影响很大。赵守祥先后从关于《仓颉篇》的记载、文献中对《仓颉篇》的引文、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竹简上仓颉篇文句和已经整理出的《仓颉篇》章句几个方面对《仓颉篇》作了深入研究,弄清楚了自先秦、秦汉、魏等各个时期《仓颉篇》的传承、演变、发展,并以《<仓颉篇>概说》作了总结,使在历史上曾长期存在过的字书《仓颉篇》的情况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一次深刻揭示了仓颉与寿光文化的渊源关系

赵守祥以极大的精力,对建国前后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寿光历史和考古发掘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汇总,可以说实现了中国高层学者研究寿光文化的集成,是对寿光文化研究最高成就的一个概括和总结,反映了当代寿光文化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这其中有中国当代史学界泰斗李学勤的著述,有著名学者张学海、李沣、景以恩、杜在忠、孙敬明、贾效孔等专家的著述。更重要的是,站在当代中国史学和考古学最前沿的成就基础上,赵守祥对寿光文明和仓颉文化现象作了深入的解读。赵守祥先后写出《仓颉新论》、《关于仓颉的再考证》、《寿光新释》、《寿光再释》、《太昊、少昊、颛顼考》、《古地质古气候、商先民播迁、文明输出》、《蝎、契、蝎子沟》等科学论文,对商文明起源、文字起源、仓颉之解,寿光与古青州文明的关系、“仓颉四目”等史学问题进行了解读,明确提出张学海先生所说“弥河中游为龙山文化数一数二的中心”即商民族商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即由商族商先民所创造,在郭沫著等先贤提出少昊即商契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商契即仓颉等重要观点,李沣等学者对这些论述、论段和分析给予高度评价,称“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文化重建的参考价值”。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冯义华 报道)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