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让果蔬“增光”又“增产”

大众日报记者 石如宽

2022-04-27 16:27:5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在延续和变化发展中,寿光菜博会总能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享受。4月25日,记者来到菜博会五号馆,这个展馆通过立体种植、廊架园艺、满园叠翠、硕果累累的景致,彰显着不断创新提升的“寿光模式”。在龙凤瓜廊架下行走,记者看到北侧的种植区内,种植的各种冬瓜长势旺盛,而挂在植物上方的一盏盏“灯”格外显眼。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管理服务中心农艺师李艳玮告诉记者:“这是本届菜博会刚引进的中科院稀土植物补光灯,在五号馆、七号馆、十号馆等展馆的冬瓜、草莓、辣椒等不同果蔬种植区均有应用。”

“量体裁衣”式补光,做到精准管理

“在植物种植时,我们会根据其对光照所需引进不同的先进设备。”菜博会五号馆馆长张文英在菜博会已经工作23年,可以说这个展馆就像她的孩子一样,每年展馆有哪些新变化她也都熟记于心,她说,之前在展馆内就有补光灯设备,今年又引进了这款中科院稀土植物补光灯,目前来看效果很好,植物的长势很不错。

“在五号馆冬瓜种植区应用的这种中科稀土补光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张洪杰院士团队依托稀土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两大国家级研发平台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发光设备利用稀土发光材料,可根据冬瓜生长所需配置光配比,满足其全生育期不同波长的光谱需求。”李艳玮介绍,在这个展馆,主要是在晚上或阴天时打开补光灯,而补光灯的设置也很方便,只需要定好时间、时长,补光灯便可自动开关。

记者来到七号展馆,跟随菜博会七号馆馆长刘艳红逛馆时,一缕缕香甜气息扑鼻而来,刘艳红指着一旁的草莓种植区告诉记者,“这里的草莓熟了”。一垄垄鲜嫩的草莓长势喜人,它们并不是长在地上,而是采用吊挂栽培,生长在高低有序的管槽中,放眼望去,一颗颗鲜红的果实在绿叶的映衬下分外惹眼,红彤彤的草莓似一盏盏小红灯笼,掩映在绿叶之间,该种植区上方也安装了中科院稀土植物补光灯。

记者注意到,在该种植区还种植着吊挂栽培的番茄。“吊挂栽培是在连栋智能温室中,采用悬挂式可升降滴灌栽培系统,使番茄从育苗到移栽种植再到果实成熟的全过程,都在悬挂的种植槽内进行的无土栽培模式。”刘艳红向记者介绍,这种模式的栽培槽可自动升降,不仅方便了工人日常打叶、授粉、采果等操作,而且也改善了植株底部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适用于草莓、番茄等作物的种植生产。“中科院稀土植物补光灯在这里为草莓、番茄生长进一步提供了光照,在使用过程中,该补光灯可根据不同植物配置不同的光配比,完全满足不同植物从苗芽开始生长所需要的不同波长的光谱,也就是说,这种补光灯可根据大棚里不同的作物进行‘量体裁衣’式补光,做到精准管理。”

补光灯补光又增产,让作物提前上市

随后,记者又来到十号馆,在辣椒树式栽培展示区,有辣椒树、观赏椒树、螺丝椒树等多个品种让人眼花缭乱。记者注意到,有6棵“辣椒树”顶上挂着中科院稀土植物补光灯。菜博会十号馆馆长马尊娟告诉记者,“这个展馆里的‘辣椒树’都是一年种植的,现在果实累累的‘辣椒树’,是去年5月栽种的,‘辣椒树’还是幼苗时,尤其是在冬季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会采用补光灯来增加光照,这样既能精准实时补光,又避免能源浪费,实现智能环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辣椒树”采用树式栽培综合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辣椒的单株生长潜力,其单株覆盖面积可达20平方米,单株累计结果可达600个。此外,通过整枝修剪、合理调控花期等技术手段,可使一株“辣椒树”连续生长两年以上,累计结果1000多个,充分展示了辣椒单株高产的惊人遗传潜力。而在这个过程中,补光灯的作用不可小觑。“经不同品种大面积测试,采用中科院稀土植物补光灯的种植区平均增产30%以上,并且能使不同作物提前10至25天上市,大幅减少农药和肥料使用量,延长采摘时间20至25天。”李艳玮告诉记者,中科院稀土植物补光灯与以往补光灯不同的是,稀土补光灯在灯芯中加入了稀土元素,既能为不同的植物提供不同的光谱,而且光照亮度、强度是普通LED的3至5倍,照射面积是普通LED的3至4倍,具有节能、使用寿命长、能耗低等特点。(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郑小菲 报道)

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