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会|“四下基层”须“执心”而行

大众日报记者 李扬

2023-12-18 16:17:5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尹国梁

源起宁德,兴于福建,推向全国,“四下基层”这一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历经35载岁月洗礼,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仍朝气蓬勃、弥足珍贵。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在政策宣讲、调查研究、信访接待、现场办公四项工作上“执心而行”,切实打通主题教育“最后一公里”。

政策宣讲须真心,促膝长谈有温度。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做好政策宣传贵在真诚,对群众要有感情,与群众真诚交流,主动融入群众,才能听到老百姓的心里话。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放下“架子”,丢掉“官气”,端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多与群众“拉家常”“交心底”,用最真实的态度,走进群众家里、走入群众心里,对群众嘘寒问暖,让政策带着“速度”、让规定带着“温度”,把政策宣传到群众的心坎儿上。自动聚焦安全生产、困难帮扶等群众关心的民生大事、要事,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巧用乡村墙体漫画、惠民政策一本通、微信小视频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惠民政策,使政策宣讲“既贴心又走新”,方便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化身绵柔细雨滋润百姓心田。

调查研究须耐心,深入基层有态度。安民之道在察民情,办好实事须知民意。古往今来,受得老百姓爱戴的“好官”,无不是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将百姓的冷暖安危挂在心间,无不保持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对人民的深情进入调查研究,身到基层,心到基层,自觉去到服务群众的一线中,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倾听老百姓的心声,了解掌握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要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真心实意的帮老百姓想办法、为老百姓解难题。调查研究也绝不是“走马观花”,只有走慢一点、看细一点,才能察出民情、访出民意。要坚持“促膝长谈”而非“长话短说”,多唠唠家常里短、鸡毛小事,从群众的“话匣子”里听出真情实意、听出实际困难,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把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办法。

信访接待须细心,一步到位有高度。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特殊桥梁和纽带,很多党员干部提到信访就胸闷气短直挠头,个别干部把信访解决当作“一次性”工作,一番“例行公事”后,只带走问题,带不来方法,即使带来方法,也是“一张方子治百病”,“易治标难治本”,使信访顽疾问题常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信访群众当“家人”,将信访工作抓在经常,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要用解剖麻雀般的细心,认真剖析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一抓到底解决其合理诉求,把群众反映的“挠头事”办成“暖心事”。信访接待也要“常回头看”,看看成效、看看口碑,多杀几个“回马枪”来归纳经验、检查落实问题解决情况,最终形成常态化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现场办公须用心,解决问题有力度。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在四下基层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持“一线工作法”,多走乡间泥泞路,多坐农村小板凳,变机关“听诊”为现场“会诊”,把办公地点搬到老百姓“家门口”,放下手中公文包,空出双手去揭锅盖、看衣柜、摸被褥,全方位了解群众的衣食住行情况,真正了解其生活条件。访明群众困不困难,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增强服务群众的工作本领和业务能力,把问题更多解决在“家门口”,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作者单位:潍坊寒亭区委组织部)

统筹:吴永功

记者:李扬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责任编辑: 李扬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