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红星丨昌乐:党建引领 联村共富

大众日报记者 吴永功 蔡继钗

2023-03-31 13:33:5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去年以来,昌乐县着眼解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出现的资源要素分散、“弱村难发展、强村难突破”等问题,创新推行“党建引领·联村共富”模式,以组织力量、市场手段激活乡村公共资源,推动强村富民,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党建统领,实现谋划高站位。充分释放“党支部+合作社”策源地的特色禀赋,以片区建设为载体,将党的组织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搞好顶层制度设计。出台《关于推行“党建引领·联村共富”模式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5个制度文件,明确任务目标、重点举措、工作机制,建立“县—镇街—片区”三级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规划编制、项目建设、政策落实。二是跨村联建打造片区。强化县镇党委统筹协调功能,根据“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治理相融”原则,以强村为核心,按照辐射5-10公里半径区域,打破村庄界限,统筹把握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在全县规划建设10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实施片区化建设、组团式发展。三是建强片区组织体系。整合134个村和企业党组织,联建成立10个片区党委,镇街党(工)委书记兼任片区党委书记,制定片区党委议事决策规则,强化资源整合、产业统筹、治理联抓作用,构建起“党委引领、支部主导、合作社运营、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

坚持因地制宜,实现发展高效能。以模式为指引,以产业为支撑,以利益为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差异化确定发展路径。坚持“一片区一模式”,在“组织联建、品牌联享、社企联营、发展连片”总体思路下,指导各片区党委探索出强村引领、企业带动、骨干合作社辐射、农业大户示范、重点项目支撑、村社企一体化等6类发展路径,推动生产要素跨界配置、优势资源规模集聚。二是多元化培强特色产业。根据各片区资源禀赋、地理条件、产业基础,构建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主,休闲旅游、预制菜加工、电商直播、仓储物流等为补充的“1+N”产业布局,筛选出火山农八鲜、庵上湖果蔬等32类主打品牌,规划6条精品旅游线路,与亚太中慧、自然邦等67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依托县属国有企业建设8个农业产业项目,推动产供销全链条发展。三是紧密化完善利益联结。建立村集体、合作社、企业、社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体,通过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农机服务、劳务服务等方式汇集收益,片区党委研究确定分配办法,通过土地流转、资产参股、提供劳务等方式拓宽村集体和社员增收渠道,推动片区内村集体增收482万元,社员人均增收1.1万元。

坚持要素集成,实现保障高标准。把片区建设纳入县委重点工作,加大组织、人力、资金等“一揽子”支持力度,助力片区“加速跑”。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片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十五条措施,县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镇街每月汇报一次工作进展,县镇两级联动解决项目建设、土地指标等问题45个,建立起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强化人才保障。开展擂台比武74场,举办专题培训班3期,提升基层干部抓党建促发展能力。实施“桑梓人才·鸿雁回归”行动,回引片区发展急需人才23人。整合农业、财政、金融等17个部门35名骨干力量,组建发展服务团,开展“进驻式”服务,组织会商56次,提供决策咨询、产业规划等服务121项。三是强化资金扶持。推行工商资本、金融资金、财政资金“三下乡”,开发金融机构“信用贷”、国有企业“惠农金”等扶持项目,与农商银行签订“红色联盟·金融赋能”协议,授信10亿元支持片区发展,现已发放贷款1.1亿元,用“真金白银”为片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蔡继钗

通讯员:刘强

相关链接:

期待您的参与,大众日报“齐鲁红星”山东党建品牌榜大型融媒报道启动

责任编辑: 蔡继钗     签审: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