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 登记“小窗口” 服务“大民生”
大众日报记者 董卿
2023-06-07 20:47:5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我这两个月一直想把我的证办下来,但去市里来回得半天,还得排队,抽不出空来,前两天听说镇里也能办不动产证了,我寻思过来看看,结果很快就办完了,现在服务真的越来越好啦!”家住栖霞市西城镇的牟先生开心地说。
据了解,栖霞市为有效打通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先后在栖霞市桃村镇、西城镇设立不动产登记受理处,办事企业和群众不用出镇、不用来回跑,就可以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拿到不动产权证。通过辐射引流以及“全市通办”业务的开展,惠及周边乡镇十几万群众,实现了“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为压减服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栖霞市还推出烟台市首辆不动产登记服务车,专门服务老弱病残、弱势群众,先后为老弱病残幼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2000余本。
解难题 纾民忧 破解历史遗留“登记难”
“太感谢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了!你们了却了一位90多岁老人40多年的心头病。”3月20日上午,办事群众王守平紧紧握着不动产工作人员的手说。
王守平是栖霞市桃村镇营盘村村民,他的老房子是四合院,分别归三户居民所有,上世纪80年代办理房产证时,由于对院子面积划分意见不一致,错过了办证的最佳时间。一晃40年过去了,该处房产一直未办理房产证、土地证。2022年底,王守平的家人将该情况反映到栖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该中心立即安排专人多次到村实地看房、邻里走访、村委核实情况,到有关部门调档落实,最终给三户居民办理了不动产登记。祖上留下200多年历史的老屋终于有了身份证明,也了却了一位90多岁老人的心头病。
为着手化解居民“急难愁盼”的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栖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专班专题研判,采取“延时办”、“预约办”、“网上办”、“上门办”、“延伸办”等方式,用活用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办法,化解了28个小区的居民“办证难”问题。
办实事 暖人心 探索便民服务新模式
“父母已经去世,没有留下遗嘱,他们名下的房产我们如何办理继承?”近日,家住栖霞市的王先生带着疑问来到不动产登记中心。
栖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工作要求和王先生的家庭情况,帮助其选定遗产管理人,并告知其相关办理流程和需要提供的材料,几天后,王先生一家人到不动产登记窗口提交了申请材料,不到30分钟,整个继承业务就受理完毕,15个工作日后办理不动产继承登记领取不动产权证。
为深化不动产登记领域改革,栖霞市积极探索将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配置专门非公证继承业务室,培训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前期办理的1200余笔非公证继承业务的基础上,流程再优化、资料再精简、服务再提升,探索出一套将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的新模式,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的便利度。
减环节 优流程 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这项新政策出台得太好了!不用提前还清贷款,不用提前解押,房子就顺利过户了,真的是太方便了!”完成首例“带押过户”办理的张先生激动地直竖大拇指。
在传统模式中,有抵押贷款的不动产办理转移过户,房主必须先还清贷款,然后到银行解除抵押登记的情况下,买卖双方才能提交相关资料进行过户,整个交易过程成本高、耗时长。
为提高存量房交易效率和便捷度,栖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各金融机构就存量房“带押过户”四种模式进行探索,整合了工作流程,将注销抵押登记、转移登记及抵押登记合并为一个事项办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事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优、解难力度更大的一流不动产登记服务。(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卿 通讯员 栾钦程 张丙翠 报道)
责任编辑: 从春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