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入殓师穿上寿衣大方展示,期待的是什么?
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晓
2023-04-05 15:49:42 发布来源:泺源大街2号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辈,缅怀和追思亲人的时节。每到这时,殡葬行业的从业者常常被提起。
近日,#90后女入殓师穿上寿衣大方展示#话题冲上热搜。辽宁大连,90后的李敬芳当入殓师十年了,从业以来,她会关注逝者的每一个细节。为普及殡葬知识,她还亲自穿上寿衣为大家讲解和展示。李敬芳说,10岁的女儿只知道妈妈是化妆师,她期待,以后自己的职业可以大方示人,“不要把我们当瘟神”。
一
2008年上映的电影《入殓师》,拿下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影片对男主转行入殓师后细腻的描写,让很多人对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入殓师其实就是遗体美容”。李敬芳回忆,当时第一次去服务逝者的情景,也挺心惊胆战的,手还发抖。在化完妆后,逝者家属给自己鞠了一躬,顿时感觉很欣慰,“自己做的工作就是让逝者以完整的容貌去面对家属。”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这个特殊职业的特点,守护、尊严、坚持,或许是恰当的。
安徽省宁国市殡仪馆馆长杨巍也曾是位入殓师。一位婚期将至的女孩遭遇车祸,不幸去世。未婚夫买来婚纱,哭求她们能为自己的爱人化一个“新娘妆”。妆容完成后,美丽的新娘宛如睡熟,痴情的爱人泪雨滂沱。
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一位女性逝者的丈夫安静地对入殓师王琪说:“我太太生前很喜欢自己的头发,她久病,因为疼痛我们一直没法儿帮她洗头。请您一定、一定、一定要帮她好好洗洗头发,梳得顺一点。”王琪将逝者头发洗净、梳理清爽。原本在一旁安静站立的丈夫,老泪纵横。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 《入殓师》电影的中一句经典台词,打动人心。不少网友看到李敬芳发布的视频后评论道,“年轻人做这行不容易!”“他们是种星星的人,是绝对值得尊敬的人!”
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陆续走进殡葬行业,尽管他们需要与恐惧对抗,也会遇到误解、偏见甚至歧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逐渐被接受、认可,得到社会的尊重。
这种接受和认可,一方面来自坚守与奉献,一方面来自专业与职业。
十几年前,笔者刚参加工作,一位前辈记者就写过一篇《殡仪馆一日》的稿件,以体验式采访的形式记录了济南市殡仪馆工作人员的一天。文中的一个细节至今印象深刻:在遗体整容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为遗体铺花,尽管化妆间内停放着很多尸体,各种病菌都有,但他们为了让花朵更好看,都是摘下口罩,用嘴将花瓣一朵朵吹开。整个装扮过程下来,有人的腮帮子都吹肿了。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样做有一定危险性,但不吹开花朵不好看,家属都希望逝者最后一程走得光彩。”
用专业为职业“正名”。笔者注意到,十几年来,这些殡葬行业从业人员一直在默默努力着。
在今天,殡葬领域已经是一个由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等国家部委认可,并设立高校和相关专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领域。公墓管理员、遗体防腐整容师、遗体火化师及殡仪服务员等岗位都已有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近几年,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的告别仪式中,遗体整容化妆服务的需求率由原先的不足30%上升至90%以上。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副院长徐晓玲表示,学校殡葬专业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4%左右……
这些,都是专业化、标准化的殡葬业当下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
坦白讲,对于入殓师这个平凡又特殊的职业,普通大众心理上的尊重是一回事,实际生活中的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不能随意说“再见”、不主动与人握手、不轻易出席朋友的喜宴……说不清是自愿还是被迫,但这些已成为许多入殓师的“生活法则”。10岁的女儿只知道妈妈是化妆师,李敬芳选择性地告知女儿自己的职业信息,特别容易理解。
或许,什么时候人们对死亡不再忌讳,重新去思考死亡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去审视入殓师这个职业。
在《入殓师》影片中,随着剧情的深入,男主角在送别了不同的人后,开始对死亡有了新的理解,“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
有人说,当我们在面对孩子来询问太爷爷的去向的时候,不用欺骗孩子说睡着了或是去远方亲友家了,而是可以坦然告诉他们老人过世了,并让孩子们也有能力从容地接受这一切,也就意味着人们在慢慢学会平视死亡、不再苛责死亡了。
可能那个时候,大家对入殓师这个职业,能够真正增进几分理解吧。
(资料来源:新华社等)
责任编辑: 王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