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枣庄市中区:非遗“展品”变“产品”

大众日报记者 孟令洋

2023-11-13 18:41:4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走进枣庄市中区非遗传承人王超的工作室,他正在进行葫芦的雕刻和烙画。当地种植葫芦历史悠久,手艺人就以葫芦为主体,结合工艺,经过手绘勾画、打皮、雕刻等十几道工序,制成造型精巧的葫芦灯,颇受大家的喜爱。

近年来,市中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力度,拓宽思路让非遗项目不断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时代文化,让非遗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校园是传承非遗的良好场所,学生是传承非遗的优秀主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是非遗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市中区依托校园课后服务,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各种项目的非遗传承人走进中小学校园,为孩子们带去生动有趣的非遗课程。

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不能停留于过去的遗产维度,而要将非遗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让大众可欣赏、可感悟、有共鸣。辣子鸡文化节期间,市民除了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辣子鸡和其它特色美食外,还把目光聚焦在光明广场的另一片区域,非遗文创街。皮影戏、洛房泥玩具、石榴根雕、糖画、布老虎、面塑等手工艺品,非遗传承人们现场担任“摊主”,耐心为大家讲解介绍。这一次,传统文化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市井融入欢腾,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圈粉”无数年轻人。

传承非遗文化,弘扬非遗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守正创新。市中区致力于让非遗技艺向新而生,结合时代主题,把非遗“展品”变为“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市中区非遗传承人王欣将传统非遗技艺与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虚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的新作品受到了广大青年人的喜爱,使非遗绽放新生机。

下一步,市中区将持续充分挖掘辖区非遗文化“富矿”,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等方式,合力搭建非遗全媒体展示传播平台,让“久居深闺”的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夺目光彩。(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刘复成 王乐平 报道)

责任编辑: 苏子龙     签审: 张环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