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法官崔玉峰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称号

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2023-02-14 16:10:1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从泰山脚下到山区法庭,在异乡,他用勤奋与严谨守护公平公正,用真心与赤诚化解百姓纠纷;

脱下律袍穿上法袍,在新程,他用执着与坚守追逐法官梦想,用热忱与担当勇当改革先锋;

他就是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速裁团队团队长,二级法官崔玉峰。

崔玉峰于2012年3月考取山亭区人民法院初任法官职位。11年来,他忠实履职尽责,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连续多年被评为法院先进个人、“三零”优秀法官,2017年被山亭区委、区政府记“平安山亭建设先进个人三等功”,2023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十年磨剑,他甘做司法道路上的“追梦人”

起初,崔玉峰辞去律师工作从泰安考到枣庄山亭就是为了圆自己的“法官梦”。追梦之路启程后,异乡风土人情的陌生、工作环境收入的落差也让他产生过困惑,但法官职业梦想一经点燃就没有轻易被熄灭。

“一起交通事故案件让我明白了,‘法官梦’不光是个人情感上的向往,更重要的是这份职业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崔玉峰入职后审理的第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原告的家住在群山环绕的偏远山村,经济条件很差,家里喂养的一只母羊和三只小羊是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纠纷的起因是原告在出门放羊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一条腿不幸被撞断。当时的山亭区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辖区内交通事故案件的受害人绝大多数是山区农村的老年人口。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赔偿款就是他们的救命钱。“记得那天,我和书记员把刚收到的赔偿款给他送去,看到他在寒风中布满老茧且颤抖的双手,嘴里一直向我表达着感谢,我的内心非常复杂。”正是在这一刻,崔玉峰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法官这份职业对于当事人的重量,对于他自己的意义。

正是因为承载着千钧重量,他在办案过程中从不敢松懈。刚开始独立办案时,为了让案件审理流程更加顺畅,他利用休息时间给自己“充电”,悉心研习法律条文,庭前详细制作庭审提纲;为了弥补办案经验的不足,他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法官”虚心请教,认真研究他们的庭审现场和裁判文书,学习如何更好地释法明理,实现案结人和。

“做法官首先要摆正心态,存敬畏之心,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细细研学、慢慢体会才能练就‘火眼金睛’。”追梦十年结硕果,2022年,崔玉峰和他的团队收案1097件,结案1096件,结案率99.9%,服判息诉率达99.84%,各项办案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名。

勇当先锋,他以担当尽责练就“铁肩膀”

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亮剑”是崔玉峰的鲜明特质。2020年初,山亭区法院组建速裁团队,因系新成立部门,业务开展、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均面临全新挑战。在选拔该团队员额法官时,许多人心存顾虑,崔玉峰却主动报了名。“我们面对困难应该有股子“亮剑”精神,在关键时刻要敢于豁出去,能吃苦、甘奉献,自愿当先锋!”法院党组研究后给予了崔玉峰勇当先锋的舞台,任命他为速裁团队长。

万事开头难。主动请缨之后,是许多个辗转无眠的夜晚。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崔玉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工作实际并主动向先进法院学习。“要用制度管人管事。”他从建章立制着手,搭建起团队运行的“四梁八柱”,牵头起草了《民商事案件“分调裁”工作实施意见》、《诉调对接工作规范》等文件,带领团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实践摸索中,他们总结出了一套务实好用的经验做法,比如,通过提供“菜单式”“点单式”多元化司法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组合套餐,积极引导群众根据自身实际自愿选择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非诉方式,以最低的解纷成本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老百姓打官司最怕久审不决。”为缩短办案周期,他和团队总结办案实践经验编写了《山亭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诉前调解要素表》,在案件正式进入审理阶段之前,先由特邀人民调解员指导当事人填写案件基本事实,案件如进入审判阶段,无需当事人重复陈述相关事实,庭审则围绕案件争议焦点及法律适用问题,可节省约三分之一的庭审时间。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采取类案同审、多案连审,开展要素式庭审,采用令状式、表格式、要素式简化裁判文书,以办案流程标准化助推裁判标准和尺度统一。他和团队还充分运用一体化办公平台、互联网法庭、人民调解平台、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等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就地调解等上门服务,让优质司法资源迅速直达群众。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崔玉峰和团队历时三年完成了约占全院总量30%的简单民商事案件审理工作,2022年平均办案天数10.63天,无一起案件被发改,跑出了高质高效的办案“加速度”。

以心换心,他用为民真情解开“千千结”

“我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孩子,比别人更能理解农民的难处,我们坦诚相待,说一句暖心的话,让他们少跑一趟路,少花一点钱,比什么都重要。”崔玉峰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办理一起事故责任不明的交通事故案件中,被告称其将原告送到医院垫付医疗费系好心帮助,但原告坚称被告是肇事者。虽经多方调查,事故责任仍无法查清。崔玉峰多次到事故现场及当事人住所开展走访,考虑到本案争议较大,且双方经济条件较差,仅依现有证据判决,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纠纷矛盾,案件社会效果不佳。崔玉峰积极联系交警、社保、村委会、医院,了解情况和政策,同时多次到双方当事人家里做调解工作。最终,原告的部分医疗费得到报销,双方当事人均被崔玉峰的努力感动,对剩余款项各让一步,此案调解结案。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曾被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以《没有真相的事故》为题报道。

在办理某村委会与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中,通过分析研判,该批30余案每户村民情况不尽相同,简单“一刀切”判决结案并不能有效化解纠纷,而将调解前置,分类分批处理可以起到以点带面、案结事了的最佳效果。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案件分流至诉前调解。崔玉峰与人民调解员、区矛调中心工作人员、律师等多次深入该村,利用傍晚或阴雨天等农闲时间开展工作,多角度明法析理,与双方真切沟通,努力寻找调解的平衡点和切入口。最终,该批案件中19件得以成功调解。

“结案并不是法官办案的最终目的,我们更应当像‘修复师’,依据法律让被撕裂的社会关系尽量得到修复和抚慰。”为了努力追求案结事了人和的工作效果,崔玉峰和他的团队坚持沉下心来下细功夫。在调解阶段,他们依托调解平台的多部门集成优势,充分发挥村委会、工会、妇联、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等解纷力量作用,实现多方联动、调诉一体。对于进入审理程序的,及时做好释法说理、判后答疑、服判息诉等工作,引导双方当事人主动履行生效判决,防止案件回流、程序空转和衍生案件。同时,注重发挥类案同判和示范裁判指引作用,努力实现“审判一件、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2022年崔玉峰和他的团队通过委托调解方式结案3592件,调解成功2058件,调解成功率达57.29%,出具司法确认文书444份,撤诉案件1614件,撤诉率为44.93%,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用300余万元。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崔玉峰用实际行动点燃勇敢追梦、努力圆梦的火焰,在新征程上,必将有更多像他一样的法院追梦人书写出更多动人的圆梦故事。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李浩源 报道)

责任编辑: 苏子龙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