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观察|淄博推动齐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对话;淄川百年工业老区嬗变向绿
大众日报记者 王佳声 杨淑栋 刘磊
2022-06-07 12:37:3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淄博推动齐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对话
“齐”字为魂,展现城市精气神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田绪明 张伟 常晨 报道
本报淄博讯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6月1日上午,在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开蒙礼”正在进行。18名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次完成正衣冠、朱砂启智、开笔礼、击鼓明志等环节,一边感受博大精深的齐文化,一边将开蒙启智的种子轻轻播撒。
“‘开蒙礼’让孩子们迈出了识礼明德的第一步。我们将选取部分齐文化阅读必备书目,从成语、名言警句入手,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朱台镇“伴读”志愿服务队队长任利利介绍。
近日,淄博市提出要树立起独具淄博特色的文化“两创”新标杆。活动现场发布的“管子说”文化IP表情包和“齐人新说·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海报,以有趣的卡通形象宣传时下群众最需要了解的政策信息,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传播方式,嵌入群众日常生活。
“这是齐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又一次成功对话。”临淄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波介绍,临淄区将积极倡导使用好、宣传好这些作品,使其成为做强临淄城市IP的重要一环。
临淄是齐文化的发祥地,齐文化源起至今虽已逾3000年,但精神内核一直接续传承。如何唤醒刻印在骨髓里的齐文化基因,使其更鲜活、更有生命力,一直是临淄人、淄博人孜孜以求的。
在临淄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李建华看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无疑是唤醒齐文化基因的“金钥匙”。近年来,临淄区坚持“五有”标准,聚焦“五为”“五聚”,深入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依托底蕴丰厚的齐文化资源,大力推广“入学升学礼”“读书开蒙礼”等“6个祝福礼、10项节庆礼”,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转化利用路径,让“有礼”在临淄可视、可感、可行。
放眼淄博全市,则先后以“齐”字为魂,发布了首个文明城市创建LOGO《筑梦淄博》,策划推介了《管子说》文明创建公益宣传海报等,为城市创新发展、文明创建注入全新活力的同时,也展现了城市的精气神。
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雷霞表示,下一步,淄博将以建设“书香淄博”、打造“好学之城”为目标,丰富活动、营造氛围,推动齐文化进乡村、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让优秀齐文化落地生根、成风化人、浸润淄博。
第5次获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淄川:百年工业老区嬗变向绿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闫盛霆 周建霞 报道
本报淄博讯 在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文公布的2021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结果中,淄博市淄川区再获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这也是作为百年工业老区的淄川区第5次获此殊荣。
5月24日,在位于淄川经济开发区的海尔新星物流公路港内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快递分拣设备快速运转,扫描、分拣、装运有序进行。总投资39亿元的海尔新星物流公路港项目是山东省重大项目,“目前加紧施工的是二期工程,等三期工程2025年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年配送额将达到千亿规模。”山东新星集团总经理叶艳丽说。
淄川经济开发区是首批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也是淄川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主阵地。目前,淄川经济开发区内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千亿级货物吞吐量物流基地初见规模,百亿级生物制药、激光装备产业集群逐渐成形。
近年来,淄川区坚决出清落后产能,累计关停各类企业近3000家,煤炭、建陶、耐火产能分别压减100%、78%、62%,资源采掘业占比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腾出存量土地两万亩,为绿色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我们整合优化建材、化工、机械、耐火等传统产业,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等新经济新物种企业44家。”淄川区委常委、副区长郭亦华介绍,淄川区已连续实施两轮“五年300亿”技改计划,传统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新型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智能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四强”产业占比达到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7.1%。
政府搭台让企业的创新需求与专家的科技成果精准匹配,助推了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也培育了一批技术领先的科创企业。2008年以来,通过举行百名专家淄川行、百名博士企业行、百家企业院校行“三百三行”系列活动,已有累计超过1100家次高校院所、4200多人次国内外专家到淄川区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合作,21位院士先后在淄川区设立工作站;累计签约项目600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500余项。
与此同时,淄川区还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示范工程,完成荒山复绿、南部森林公园提升、湿地水系等项目建设,城乡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淄川区空气优良天数比2017年增加31天,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稳定优于三类以上,并获评省级生态区。
“门前五包”信用监管公示牌扫码知积分
桓台:信用评级让城市管理更精细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岳可华 刘东 报道
本报桓台讯 “我们把原先‘门前五包’的责任牌给你更换成了‘门前五包’信用监管公示牌,这上面都有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查看信用积分,所以一定要遵守好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近日,在桓台县少海街道橡树玫瑰城小区宏仁堂药店里,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二中队指导员薛云鹏向商户宣传“门前五包”信用管理星级评价体系。
为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再提升,打造精致城市,今年桓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城市诚信典型街区创建工作,联合桓台县社会信用中心共同打造信用体系诚信典型街区商户信用管理星级评价体系。目前,玫瑰城路、天煜信园周边、俪都精品街和建设街等处的130余家商户作为首批试点,他们的信息已录入诚信典型街区信息平台,并统一生成信用二维码,以公示牌的形式张贴在商铺门前。
“这个信用监管公示牌初始信用积分为100分,三颗星,如果违反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随着减分,也会减星,最低减到零星……”为了让商户更直观了解“门前五包”“信用积分+星级评价”的制度,薛云鹏详细介绍了加减积分的各类情况。若出现违规、暴力抗法等行为,会被扣减信用积分直至降为零星;若能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积极参加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则会增加积分,最高评为五星。通过建立“信用账本”,利用“信用积分”,将城市管理行为转化为量化、直观的数字和星级,提高了城市管理执法行为的公开度、透明度。消费者想了解商家是否靠谱,只需拿起手机扫二维码,就可了解商家的信用信息,商户们对这种做法也十分认可。
“以前的时候都说‘门前五包’,谁家做得好看不出来,现在手机一扫码就能扫出来,对我们门店更好地遵守城市管理的各项规定也是个督促。”宏仁堂药店的工作人员崔丽花说,“安上这个门牌很好,信用好的店铺顾客更信任,人气也会更旺。”
桓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保障中心主任李志永说:“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与县社会信用中心对接,以先行试点为基础,不断加快推进县域建成区内沿街商铺的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信用机制对经营商户的联合奖惩制度,引导经营商户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以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
创新代招方式 延伸服务触角
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开动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孙静 报道
本报淄博讯 “直播间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省内外青年才俊来淄博就业、生活。”近日,淄博市今年首场线下“高校人才直通车”开进山东理工大学校园,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孙宏业向现场学子和广大网友发出了“城市发展合伙人”的热情邀请。他不仅介绍了本次招聘会的特色、淄博的人才政策,还当起了“名企好岗推介员”,为毕业生和企业牵线搭桥当“红娘”。
当前正是夏招的关键时期,淄博市人社局紧抓毕业生离校前求职窗口期,带领40家优质企业走进山东理工大学,吸引众多学子咨询求职,已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54人次。
此次招聘会以“四强”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农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关键领域企业为重点,组织优质企业进校现场招聘的同时,还广泛联系全国重点高校就业部门做好前期靶向宣传,面向全国对口专业学子同步直播带岗在线推介,线上、线下双联动。当天在线观看人数超35万人,更加延展了企业需求信息的范围。此外,淄博市人力资源市场网同步开设2022年“高校人才直通车”山东理工大学招聘会线上专区,方便广大学子挑选心仪单位,在线注册并投递简历。
“因为疫情,企业招聘渠道收窄,这种面对面的方式对我们来说很难得。”汇丰集团招聘负责人刘浩说,活动刚开始一个多小时,已经有十几个学生来登记了,专业很对口,还有30多个学生加入了企业的招聘群。
此次活动,淄博市创新“人社代招”方式,进一步延伸招聘服务触角。淄博市人社部门组建了区(县)企业代招服务队,为全市11个区(县)46家企业进行代招。现场直招和人社代招共86家重点企业参加,其中,上市公司16家、淄博市双百强企业3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共提供招聘岗位377个,需求2828人。
◎乡村振兴淄博特色板块
太河镇创建淄博市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
特产上“云”打响品牌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 李淼 报道
“咱们这樱桃就是喝着太河的矿泉水,呼吸着太河51.8%森林覆盖率的新鲜空气成熟的……”近日,在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直播间里,“我为太河代言”主播通过镜头让全国各地的网友了解太河镇,走进北马鹿村盛业樱桃园,共享樱桃丰收的喜悦。不到半小时,数百斤美早大樱桃就被抢光了。
4月份以来,樱桃进入采摘季。为帮助当地村民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太河大樱桃品牌价值,太河镇以“我为太河代言”直播带货的形式,助力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订单“走进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助力太河镇乡村振兴和特色种植业发展。
太河镇山青水美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樱桃、蜜桃、池梨、小米等优质农产品,今年以来,香菇产业更是异军突起。该镇依托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收购等方面的支持,在整合有关涉农资金的基础上,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连片发展+农户主动参与”的模式,建设了集香菇种植、加工、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日产香菇22000斤,日产值110000元。
近年来,太河镇谋划“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山桥村的艾草、西岛坪村的花椒、北马鹿村的香菇……特色农业发展形势向好。自2017年以来,太河镇周边参与农副产品销售的群众达4000余人,带动群众年增收400余万元。
如今,太河镇已打响“淄博池梨”“太河大樱桃”“永莲蜜桃”等特色生态农业品牌,建成淄博原野珍果绿色农业基地、凤凰台田园综合体等八大生态观光农业园区。
在太河镇农副产品展销中心,该中心负责人杜朋介绍说:“我们设计包装太河特色旅游产品,形成统一品牌,充分利用旅游产业流量带动,促进当地农副产品销售,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对外知名度,拉长旅游经济产业链。”
“产业兴乡村兴,我们将以今年入选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为契机,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同时,发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太河品牌。”太河镇党委书记张学说,计划从今年到2024年,主要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加工等关联产业进步,推进产业整体提升,促进就业和村集体增收,进一步拓宽富民产业发展道路。
沂源:月季花开竞争艳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陈作进 报道
6月3日,在沂源县南鲁山镇芦芽月季园内,60亩月季花竞相开放,游客在花海中赏花拍照。
山东省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今日在淄博开幕
□记者 王佳声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淄博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山东省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筹备情况。
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是全省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山东省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由省体育局等九个部门联合主办,淄博市政府承办,6月7日在淄博开幕,共设大众竞技、万人系列、职业技能、社会力量办赛、社区运动会等五大板块。运动会于6月至10月举行,将有来自全省16市的近5000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加。
淄博举行道德模范、先模人物记者见面会
□记者 刘磊 报道
本报淄博讯 6月2日,淄博市委宣传部组织记者见面会,邀请孙建博、刘昌法等6名全国和省市道德模范、先模人物代表与记者见面交流,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
近年来,淄博市聚力打造“厚道齐地,美德淄博”,建立完善道德模范的选树表彰、学习宣传、帮扶礼遇、传承带动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涌现出朱彦夫、孙建博、孟祥民和李振华等一大批全国、全省重大典型,道德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凸显,美德淄博建设积厚成势,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有力彰显了现代化淄博的文明新风范。
淄博签发第八号总河长令
□记者 王佳声 报道
本报淄博讯 5月31日,淄博市政府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淄博市第八号总河长令相关情况。
淄博市第八号总河长令对提标升级河湖长制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要求,据此制定的《淄博市2022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要点》明确了39项具体任务。该市河长办将在积极督导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等部门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着力牵头落实好现代水网、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空间管护、河湖生态复苏、基础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任务。
2022年淄博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启动
□记者 刘磊 报道
本报淄博讯 为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的文旅消费需求,6月2日,2022年淄博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暨“礼享淄博·非遗市集”活动在周村古商城举办。
今年文旅惠民消费季以“文旅惠民 品游淄博”为主题,精心设计了“畅游淄博·约惠文旅”“齐品淄博·手造创新”“艺动淄博·悦享盛宴”“品鉴淄博·文化润城”“夜游淄博·魅力鲁中”“青春淄博·潮玩文旅”“云游淄博·智慧文旅”等七大主题活动。同时,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云游齐鲁”平台发放了首批2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
“惠享淄博”汽车消费季发放消费券
□记者 王佳声 报道
本报淄博讯 5月22日至6月30日,淄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惠享淄博”汽车促消费活动,发放汽车消费券。
消费者先行购车,后期在云闪付给消费者以银联红包形式发放消费券。消费券分购买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根据不同的价格区间,分别发放2000元至6000元等不同面额的消费券。另外,以报废旧车购买新车的,增加发放1000元消费券。同时,争取到的省级财政汽车促消费奖励资金,由各区(县)统筹以消费券形式补贴给参与活动且促消费成效突出的企业。
淄博高新区成立8支宣讲队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赵瑞雪 张杨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淄博高新区以“红火炬点燃思想 高品质引领起航”为主题,举办8支宣讲队成立启动仪式。
8支宣讲队包括领导干部宣讲队、专家学者宣讲队、基层党组织书记宣讲队、青年宣讲队、先进模范宣讲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队、美德健康生活宣讲队、志愿服务宣讲队。每支队伍不少于100人。该区将依托宣讲队把宣讲活动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宣讲活动,不断擦亮“红火炬”宣讲品牌。
线上线下联动让博物馆服务进基层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吕秋燕 报道
本报桓台讯 6月1日,记者从桓台县博物馆获悉,为进一步扩大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传播范围,3月以来,该馆启动“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让文物活起来 流动博物馆巡展”活动。
巡展以宣传展板呈现+现场讲解的形式,向市民讲述博物馆藏品的历史来源、社会功能及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将博物馆文化送到群众身边。截至目前,巡展活动已举办6场,受众600余人次。同时,桓台县博物馆创新博物馆在网络领域的展示教育新模式,利用720°全景数字化技术,将线下实体博物馆搬到了网络上。市民用手机识别“全景”二维码后,按照界面提示即可任意选择展厅,足不出户也能参观博物馆。
责任编辑: 杨淑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