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丨做好金融强国建设“五篇大文章”

大众日报记者 张浩 崔凯铭

2023-12-19 07:0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做好金融强国建设“五篇大文章”

□ 张 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做好“五篇大文章”,不仅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发力点,也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切实举措。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有助于实现科技的高水平供给和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构建各尽其职、风险共担的金融生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面临一定挑战。比如,银保体系仍是科技金融的“主力军”,风投等直接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尚显不足;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的科技金融服务深度有待加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仍在探索过程中。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调整优化金融结构,完善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发挥金融机构排头兵作用与资本市场生力军作用,重点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优势互补,探索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空间布局合理化,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领域。三是大力推进科技信用信息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和人才价值评估服务和科技企业增信体系,实现知识产权和人才“变现”,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同时健全科技金融的风险管理机制。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金融发展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是“双碳”目标背景下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绿色金融在我国取得长足进展,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统一绿色项目的认定模式和口径,降低绿色投资过程中绿色资产、绿色项目的识别成本。二是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创新,拓宽金融服务应用场景,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为绿色项目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三是以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支撑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碳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提高绿色金融市场效率,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建立绿色金融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升绿色金融风险应对和处置能力。

普惠金融意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23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普惠金融推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步明显,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涉农贷款余额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但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收益难以平衡、微弱经济体内部“目标漂移”现象仍然存在等。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借助数字技术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坚守定位、优势互补,持续优化小微经营主体、“三农”、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三是着力防范化解普惠金融领域风险,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风险监测、防范和处置机制,保障普惠金融发展的安全与稳定。

养老金融是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所进行的金融活动总和,包括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等方面。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现不断加深趋势,具有规模大、增速快的特点,养老领域矛盾突出,社会养老负担不断加重。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社会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养老金融快速发展,但产品单一导致多元化养老需求难以满足,投资收益不稳定、风险防范有待加强,养老产业发展不充分、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力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持续创新适老、友好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具有养老属性的储蓄、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发展,更好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二是持续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以及个人养老金制度“三支柱”协同发展,提高可持续性和灵活性。三是推动养老产业与金融业深度融合,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整合引导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养老金融发展。

数字金融指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支付、投融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的金融模式。近年来,基于数据生产要素、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为推动力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作为数字经济的血脉,数字金融正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创新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数字金融快速发展阶段,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央行数字货币、智能投顾已跃居世界前列。以数字人民币为例,2023年,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应用场景多元丰富,交易总量达9.5亿笔,开通钱包1.2亿个,截至6月末数字人民币交易额达1.8万亿元,流通的数字人民币已达165亿元。尽管如此,数字金融仍面临现实挑战,比如弱势群体难以适应数字生活引发的“数字鸿沟”难题、融资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引发的金融风险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引导数字金融规范发展,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和应用。二是持续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完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借助科技手段,持续推进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结构优化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部署,也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引擎。在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强化金融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应该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提供与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领域需求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可持续金融服务。要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当前金融领域的痛点和难点,助力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目标。

(作者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省级新型重点智库“山东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 张浩 崔凯铭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